《江格尔》与蒙古族宗教文化之关系探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江格尔》的宗教色彩 | 第10-17页 |
一、蒙古英雄史诗与生俱来的宗教性 | 第10-13页 |
二、《江格尔》演唱活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第13-15页 |
三、《江格尔》文本表现出的宗教文化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江格尔》与萨满教 | 第17-36页 |
一、《江格尔》中的萨满教灵魂观 | 第17-20页 |
(一)萨满教“万物有灵”论 | 第17页 |
(二)萨满教“三魂说” | 第17-20页 |
二、《江格尔》中的多神崇拜 | 第20-24页 |
(一)动物崇拜 | 第20-22页 |
(二)日月崇拜 | 第22-23页 |
(三)山水崇拜 | 第23-24页 |
(四)宝木巴的保护神 | 第24页 |
三、《江格尔》中的萨满祭祀习俗 | 第24-27页 |
(一)宰牲祭祀 | 第24-25页 |
(二)驱鬼习俗 | 第25-26页 |
(三)血祭习俗 | 第26-27页 |
四、《江格尔》中的萨满巫术 | 第27-36页 |
(一)萨满占卜术 | 第28-30页 |
(二)酢答法术 | 第30-32页 |
(三)萨满医治术 | 第32-33页 |
(四)咒语在史诗中的反映 | 第33-34页 |
(五)萨满变幻术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江格尔》与佛教 | 第36-47页 |
一、《江格尔》首尾结构中的佛教词汇 | 第37-38页 |
二、《江格尔》中的佛教人物形象 | 第38-42页 |
(一)《江格尔》的“佛教领袖”形象 | 第38-39页 |
(二)反面人物中的佛教化形象 | 第39-42页 |
三、《江格尔》中的佛教思想 | 第42-43页 |
(一)“三善趣”与“三恶趣” | 第42-43页 |
(二)劝善与惩恶 | 第43页 |
四、《江格尔》中的佛教仪式活动 | 第43-45页 |
(一)佛教仪式 | 第43-44页 |
(二)佛教活动 | 第44-45页 |
五、《江格尔》对佛教常用数字的运用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江格尔》与蒙古族宗教文化的综合分析 | 第47-54页 |
一、佛教与萨满教并存于史诗的原因阐释 | 第47-48页 |
(一)《江格尔》的口头性与变异性 | 第47页 |
(二)佛教僧侣的创作、流传与保存 | 第47-48页 |
(三)蒙古族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极强的开放性 | 第48页 |
(四)佛教彼岸世界的巅峰诱惑 | 第48页 |
二、宗教文化比较分析 | 第48-52页 |
(一)人物行动与神的实质关系 | 第49页 |
(二)人物行动原则与宗教思想观念 | 第49-50页 |
(三)主题与佛教思想的矛盾性 | 第50-52页 |
三、《江格尔》宗教文化特征对其形成年代的佐证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