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口蹄疫 | 第12-13页 |
1.2 口蹄疫病毒 | 第13-14页 |
1.3 口蹄疫疫苗 | 第14-17页 |
1.3.1 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2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发展口蹄疫标记疫苗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丙氨酸扫描鉴定 3B表位关键氨基酸 | 第18-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质粒和细胞 | 第18页 |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丙氨酸突变质粒的设计合成 | 第19页 |
2.2.2 质粒的转化及提取 | 第19-20页 |
2.2.3 转染 | 第20页 |
2.2.4 间接免疫荧光的鉴定 | 第20-21页 |
2.2.5 Western Blot的鉴定 | 第21-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3页 |
2.3.1 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第22页 |
2.3.2 Western Blot结果 | 第22-23页 |
2.4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不同 3B表位修饰FMDV的构建和鉴定 | 第25-3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3.1.1 质粒和细胞 | 第25页 |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3.2.1 点突变基因片段的设计合成 | 第26页 |
3.2.2 质粒的转化及提取 | 第26页 |
3.2.3 全长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6-28页 |
3.2.4 全长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8页 |
3.2.5 转染 | 第28-29页 |
3.2.6 拯救病毒间接免疫荧光的鉴定 | 第2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3.3.1 全长重组质粒鉴定结果 | 第29页 |
3.3.2 拯救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第29-30页 |
3.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重组口蹄疫病毒rvO/TAA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32-3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4.1.1 病毒和细胞 | 第32页 |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4.2.1 Western Blot再鉴定 | 第32页 |
4.2.2 RT-PCR测序 | 第32-33页 |
4.2.3 蚀斑表型分析 | 第33-34页 |
4.2.4 一步生长曲线 | 第34-3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4.3.1 Western Blot结果 | 第35页 |
4.3.2 RT-PCR测序结果 | 第35-36页 |
4.3.3 蚀斑表型结果 | 第36页 |
4.3.4 一步生长曲线结果 | 第36页 |
4.4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标记位点的免疫学鉴别方法验证 | 第38-45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5.1.1 质粒和细胞 | 第38页 |
5.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8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38-42页 |
5.2.1 表达质粒的设计合成 | 第38-39页 |
5.2.2 质粒的转化 | 第39页 |
5.2.3 表达纯化及乳化 | 第39-40页 |
5.2.4 小鼠的免疫 | 第40-41页 |
5.2.5 豚鼠的免疫 | 第41页 |
5.2.6 血清的采集 | 第41页 |
5.2.7 单抗阻断ELISA实验 | 第41-42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5.3.1 蛋白纯化结果 | 第42-43页 |
5.3.2 小鼠的ELISA结果 | 第43页 |
5.3.3 豚鼠的ELISA结果 | 第43-44页 |
5.4 讨论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