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概述 | 第9-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1 橡胶沥青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环保意义 | 第11页 |
1.2.2 橡胶沥青路面在甘肃高海拔季冻区应用的适用意义 | 第11-12页 |
1.2.3 橡胶沥青在甘肃应用的经济意义 | 第12-13页 |
1.3 橡胶沥青路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橡胶沥青路面的研究应用概况 | 第13-14页 |
1.3.2 国内橡胶沥青路面的研究应用概况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课题采用的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8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2 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路用废胎胶粉技术性能 | 第18-28页 |
2.1 路用废胎胶粉的来源与组成 | 第18-21页 |
2.2 路用废胎胶粉的生产工艺 | 第21-23页 |
2.3 路用废胎胶粉的技术指标 | 第23-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橡胶沥青生产工艺与技术性能 | 第28-71页 |
3.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8-36页 |
3.1.1 原材料 | 第28-29页 |
3.1.2 试验、检测及分析方法简介 | 第29-36页 |
3.2 橡胶沥青的制备 | 第36-44页 |
3.2.1 正交试验初选最佳配方 | 第36-37页 |
3.2.2 正交试验理论 | 第37-39页 |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4页 |
3.3 橡胶沥青的优化试验 | 第44-51页 |
3.3.1 掺量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3.3.2 目数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49页 |
3.3.3 加废胎胶粉前沥青的温度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4 搅拌速率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 橡胶沥青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51-53页 |
3.5 基于BBR试验的橡胶沥青的粘弹性能分析 | 第53-58页 |
3.5.1 BBR试验的蠕变模型 | 第54-55页 |
3.5.2 BBR试验结果 | 第55-56页 |
3.5.3 橡胶沥青粘弹性本构模型 | 第56-57页 |
3.5.4 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3.6 橡胶沥青的黏度损失性能研究 | 第58-63页 |
3.6.1 试验简介 | 第59页 |
3.6.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3.6.3 黏度损失模型研究 | 第62-63页 |
3.7 橡胶沥青的老化性能研究 | 第63-70页 |
3.7.1 橡胶沥青的短期和长期氧化老化研究 | 第63-65页 |
3.7.2 橡胶沥青的紫外线老化研究 | 第65-7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高海拔季冻区典型配合比及级配优化设计 | 第71-89页 |
4.1 典型AR-AC-13配合比设计 | 第71-81页 |
4.1.1 原材料 | 第71-73页 |
4.1.2 级配设计 | 第73-77页 |
4.1.3 性能验证 | 第77-81页 |
4.2 基于甘南地区的级配范围优化 | 第81-88页 |
4.2.1 试验及研究方法 | 第81-82页 |
4.2.2 混合料级配选择及方案优化 | 第82-84页 |
4.2.3 混合料冻融劈裂及低温性能试验分析 | 第84-85页 |
4.2.4 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分析 | 第85-87页 |
4.2.5 推荐的工程设计范围 | 第87-8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90-91页 |
5.3 展望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