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光伏电站并入配网的保护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并网光伏电站的数学模型 | 第10-11页 |
1.2.2 含光伏电站并网的配电网故障计算 | 第11-12页 |
1.2.3 含光伏电站并网的配电网保护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光伏电站的并网系统模型 | 第14-23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4-17页 |
2.3 光伏电站并网模型结构 | 第17-18页 |
2.4 光伏电站并网控制策略 | 第18-21页 |
2.4.1 光伏电站稳态运行解耦控制策略 | 第18-19页 |
2.4.2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策略 | 第19-21页 |
2.5 算例仿真验证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计及LVRT控制策略下的含光伏电站的配网故障计算方法 | 第23-33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光伏电站故障等值模型 | 第23页 |
3.3 含光伏并网的配网故障计算方法 | 第23-27页 |
3.3.1 三相短路故障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3.3.2 两相短路故障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3.4 算例仿真验证 | 第27-32页 |
3.4.1 系统正常稳态运行 | 第27页 |
3.4.2 三相短路仿真验证 | 第27-29页 |
3.4.3 两相短路仿真验证 | 第29-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计及LVRT控制策略下的含光伏电站的配网方向元件动作区域计算 | 第33-41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LVRT控制策略下的并网光伏电站对传统方向元件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 方向元件动作范围整定 | 第34-38页 |
4.3.1 系统电源与光伏电站之间发生故障 | 第34-37页 |
4.3.2 光伏电站下游发生故障 | 第37-38页 |
4.4 方向元件动作区域 | 第38页 |
4.5 算例仿真验证 | 第38-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计及LVRT控制策略下的含光伏电站的配网自适应保护方案 | 第41-55页 |
5.1 引言 | 第41页 |
5.2 光伏电站对传统自适应保护的影响分析 | 第41-43页 |
5.3 光伏并网下的配网自适应保护方案 | 第43-50页 |
5.3.1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自适应I段保护) | 第43-47页 |
5.3.2 自适应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自适应II段保护) | 第47页 |
5.3.3 自适应定时限过流保护(自适应III段保护) | 第47-48页 |
5.3.4 光伏并网下的配网自适应保护方案 | 第48-50页 |
5.4 算例仿真验证 | 第50-54页 |
5.4.1 相间故障 | 第51-52页 |
5.4.2 三相故障 | 第52-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