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自我的概念和神经机制 | 第9-11页 |
1.2.1 自我的概念 | 第9-10页 |
1.2.2 心理自我与默认网络 | 第10-11页 |
1.2.3 自我是社会刺激 | 第11页 |
1.3 自我评价的乐观偏向及其心理机制 | 第11-13页 |
1.3.1 自我评价的乐观偏向和自尊维护 | 第12页 |
1.3.2 自我评价的乐观偏向和认知资源 | 第12-13页 |
1.3.3 自我评价的心理模型:两个取向的整合 | 第13页 |
1.4 自我评价的乐观偏向及其神经机制 | 第13-16页 |
1.4.1 内侧前额叶皮层区分自我和他人评价 | 第14页 |
1.4.2 腹侧前扣带回和内侧眶额皮层调节动机因素 | 第14页 |
1.4.3 腹侧前扣带回:对自下而上加工的动机影响 | 第14-15页 |
1.4.4 内侧眶额皮层:对自上而下加工的动机影响 | 第15-16页 |
1.5 乐观偏向的神经学研究启示 | 第16页 |
1.6 默认网络及其神经机制 | 第16-18页 |
1.7 总结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18-19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3 研究一:自我评价的乐观和抑郁倾向的评定和测量 | 第21-26页 |
3.1 目的 | 第21页 |
3.2 方法 | 第21-23页 |
3.2.1 被试 | 第21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3.2.4 程序 | 第22-23页 |
3.3 结果 | 第23-25页 |
3.4 讨论 | 第25-26页 |
4 研究二:静息态默认网络反映自我的乐观和抑郁倾向 | 第26-35页 |
4.1 目的 | 第26页 |
4.2 被试 | 第26页 |
4.3 研究设计和程序 | 第26页 |
4.4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4.4.1 独立成分分析和默认网络的识别 | 第26-27页 |
4.4.2 fALFF和ReHo的计算 | 第27页 |
4.5 结果 | 第27-32页 |
4.6 讨论 | 第32-35页 |
5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6页 |
附录 | 第46-54页 |
发表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