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大型LNG储罐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2.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0页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3 LNG 储罐的形式及分类 | 第11-12页 |
1.4 LNG 储罐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1 储罐的抗震研究 | 第13页 |
1.4.2 液固耦合研究 | 第13-14页 |
1.5 卧式储罐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罐体设计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设计说明 | 第16-18页 |
2.2.1 设计规范及标准 | 第16-17页 |
2.2.2 相关设计资料 | 第17-18页 |
2.3 罐体设计 | 第18-23页 |
2.3.1 模型简化 | 第18-19页 |
2.3.2 罐身及鞍座设计 | 第19页 |
2.3.3 规范验证 | 第19-23页 |
2.4 加强圈设计 | 第23-24页 |
2.4.1 鞍座处设置加强圈 | 第23-24页 |
2.4.2 均匀设置加强圈 | 第24页 |
2.5 罐体设计结果 | 第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大型卧式LNG储罐有限元模型及分析理论 | 第25-32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ADINA软件介绍 | 第25-26页 |
3.3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26页 |
3.3.1 有限元法分析一般步骤 | 第26页 |
3.3.2 ADINA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 第26页 |
3.4 大型卧式LNG储罐的有限元模型 | 第26-30页 |
3.4.1 储罐基本参数 | 第26-27页 |
3.4.2 有限元模型单元的选取 | 第27-28页 |
3.4.3 定义材料、边界和荷载 | 第28-30页 |
3.5 流固耦联理论及边界条件 | 第3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大型卧式LNG储罐的静载分析与模态分析 | 第32-44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大型卧式LNG储罐静载下的模型简化 | 第32-33页 |
4.3 大型卧式LNG储罐静载分析 | 第33-37页 |
4.4 储罐模态分析理论 | 第37-38页 |
4.5 大型卧式LNG储罐模态分析 | 第38-43页 |
4.5.1 空罐的模态分析 | 第38-41页 |
4.5.2 50%罐的模态分析 | 第41-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大型卧式LNG储罐时程响应及加强圈的设置对其影响分析 | 第44-65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 | 第44-46页 |
5.2.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 第44页 |
5.2.2 地震波的调整及输入 | 第44-46页 |
5.3 地震响应分析 | 第46-57页 |
5.3.1 位移分析 | 第46-48页 |
5.3.2 加速度分析 | 第48-51页 |
5.3.3 等效应力分析 | 第51-53页 |
5.3.4 轴向应力 | 第53-55页 |
5.3.5 剪切应力分析 | 第55-57页 |
5.4 加强圈的布置 | 第57-58页 |
5.5 加强圈的设置对卧式储罐动力响应影响 | 第58-63页 |
5.5.1 静载下对比 | 第58-59页 |
5.5.2 加速度对比 | 第59页 |
5.5.3 等效应力对比 | 第59-61页 |
5.5.4 轴向应力对比 | 第61-63页 |
5.5.5 优化设计 | 第63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