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国内外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外节能减排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类 | 第20-21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条件 | 第21-22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2.1.4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结论 | 第23-24页 |
2.2 节能减排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外部性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6页 |
2.3 学习曲线理论 | 第26-30页 |
2.3.1 学习曲线基本理论 | 第26-27页 |
2.3.2 学习曲线到环境学习曲线的演进 | 第27-28页 |
2.3.3 企业环境学习曲线到地区学习曲线的演进 | 第28-30页 |
2.3.4 环境学习曲线的拟合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不对称信息下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 第32-43页 |
3.1 参数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2-34页 |
3.2 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机制研究 | 第34-36页 |
3.3 不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机制研究 | 第36-39页 |
3.3.1 模型构建与求解 | 第36-37页 |
3.3.2 环境参数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代理成本分析 | 第38-39页 |
3.4 信息不对称程度对激励机制影响的研究 | 第39-42页 |
3.4.1 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测度方法 | 第39-40页 |
3.4.2 模型构建与求解 | 第40-41页 |
3.4.3 信息不对称程度对激励机制影响的研究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学习曲线理论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演变 | 第43-53页 |
4.1 委托-代理模型参数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4.1.1 参数假设 | 第43-44页 |
4.1.2 模型构建及求解 | 第44-46页 |
4.2 节能减排学习曲线与委托-代理模型的契合 | 第46-48页 |
4.3 激励机制随企业节能减排学习曲线的动态变化过程 | 第48-51页 |
4.3.1 政府最优风险态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 第48-51页 |
4.3.2 最优激励强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分析及建议 | 第53-69页 |
5.1 我国各省环境学习曲线拟合 | 第53-57页 |
5.2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方向 | 第57-63页 |
5.2.1 强化政策约束 | 第59-60页 |
5.2.2 强化创新驱动 | 第60-61页 |
5.2.3 强化体制改革 | 第61-63页 |
5.3 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 | 第63-67页 |
5.3.1 减排成果 | 第64-65页 |
5.3.2 节能成果 | 第65-67页 |
5.4 对我国未来节能减排政策的建议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