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5页 |
1.1 白蜡绵粉蚧的危害及其防治 | 第15-16页 |
1.2 虫生真菌蜡蚧霉和白僵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 虫生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 | 第18-23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白蜡绵粉蚧感染蜡蚧霉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 第25-41页 |
2.1 材料 | 第25-26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25页 |
2.1.2 供试虫源 | 第25-26页 |
2.1.3 仪器 | 第26页 |
2.1.4 试剂 | 第26页 |
2.2 方法 | 第26-27页 |
2.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白蜡绵粉蚧幼虫的染菌与外部症状观察 | 第26-27页 |
2.2.3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27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7-38页 |
2.3.1 蜡蚧霉对白蜡绵粉蚧致病力 | 第27-28页 |
2.3.2 白蜡绵粉蚧感染蜡蚧霉后的表观症状 | 第28-30页 |
2.3.3 蜡蚧霉在虫体表面的萌发和生长特征 | 第30-31页 |
2.3.4 蜡蚧霉入侵寄主体壁 | 第31-33页 |
2.3.5 蜡蚧霉入侵寄主血腔和内部组织 | 第33-38页 |
2.4 讨论 | 第38-40页 |
2.5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蜡蚧霉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41-5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3.1.1 菌株及培养 | 第41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3.1.4 试剂 | 第42页 |
3.1.5 代谢产物的粗提 | 第42页 |
3.1.6 粗提物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 | 第42页 |
3.1.7 GC和GC/MS分析 | 第42-4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3.2.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结果 | 第43-44页 |
3.2.2 GC/MS分析鉴定结果 | 第44-49页 |
3.2.3 经GC/MS检测物质的毒性分析 | 第49页 |
3.3 讨论 | 第49-51页 |
3.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布氏白僵菌代谢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毒性研究 | 第52-6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4.1.1 试验菌株 | 第52页 |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2-53页 |
4.1.3 白僵菌粗毒素的提取 | 第53页 |
4.1.4 毒素粗提物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 | 第53页 |
4.1.5 GC和GC/MS分析 | 第53-54页 |
4.1.6 毒性生物测定 | 第5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4.2.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结果 | 第54-55页 |
4.2.2 GC和GC/MS分析鉴定结果 | 第55-60页 |
4.2.3 生物测定 | 第60页 |
4.3 讨论 | 第60-62页 |
4.4 结论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