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0.1.1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0.3.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0.3.2 分析归纳法 | 第16页 |
0.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 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概述 | 第17-25页 |
1.1 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内涵 | 第17-19页 |
1.1.1 意志及意志品质 | 第17-18页 |
1.1.2 意志品质的特点 | 第18-19页 |
1.1.3 大学生意志品质 | 第19页 |
1.2 意志品质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1.2.1 抗挫折理论 | 第19-21页 |
1.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意志教育思想 | 第21-22页 |
1.3 意志品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2-25页 |
1.3.1 意志品质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思想政治教育是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渠道 | 第23-25页 |
2 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 | 第25-32页 |
2.1 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 | 第25-26页 |
2.1.1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 第25页 |
2.1.2 勇于克服困难挫折 | 第25-26页 |
2.1.3 自觉控制和协调情绪 | 第26页 |
2.2 大学生意志品质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2.2.1 面对任务意志力薄弱 | 第26-27页 |
2.2.2 面对问题矛盾果断性缺乏 | 第27页 |
2.2.3 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化 | 第27-28页 |
2.2.4 面对诱惑自制力仍然不强 | 第28页 |
2.3 大学生意志品质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2.3.1 父母的过分溺爱 | 第28-29页 |
2.3.2 学校重智育轻意志品质培养 | 第29-30页 |
2.3.3 享乐主义的影响 | 第30页 |
2.3.4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0-32页 |
3 培养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对策 | 第32-41页 |
3.1 把握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原则 | 第32-35页 |
3.1.1 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 | 第32-33页 |
3.1.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 第33-34页 |
3.1.3 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 第34-35页 |
3.2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 第35-37页 |
3.2.1 运用引导机制引导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 | 第35页 |
3.2.2 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抗挫折的坚韧性 | 第35-36页 |
3.2.3 运用调节机制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的自觉性 | 第36-37页 |
3.3 探索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途径 | 第37-41页 |
3.3.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动作用 | 第37-38页 |
3.3.2 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 第38-39页 |
3.3.3 发挥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 | 第39页 |
3.3.4 突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