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解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8页 |
2 中国古代调解制度概述 | 第8-12页 |
·引言 | 第8页 |
·官府调处 | 第8-9页 |
·民间调处 | 第9-12页 |
3 少数民族调解机制概述 | 第12-14页 |
·少数民族调解机制的历史特点 | 第12-13页 |
·少数民族调解机制的现状 | 第13-14页 |
4 法院调解制度 | 第14-24页 |
·引言 | 第14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院调解 | 第14-18页 |
·马锡五审判方式 | 第14-15页 |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群众路线 | 第15页 |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历史评价 | 第15-18页 |
·现代法院调解制度 | 第18-19页 |
·法院调解的性质与特征 | 第18-19页 |
·法院调解的功能与弊端 | 第19页 |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与域外调解制度的比较 | 第19-23页 |
·美国ADR 模式 | 第20页 |
·德国的诉讼和解制度和起诉前强制调解制度 | 第20-21页 |
·日本的调停制度 | 第21-22页 |
·台湾地区的调解制度 | 第22-23页 |
·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构想 | 第23-24页 |
5 人民调解制度 | 第24-30页 |
·人民调解制度概述 | 第24页 |
·人民调解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 第24-26页 |
·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 第26-27页 |
·《人民调解法》 的制定意义 | 第27-28页 |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构想 | 第28-30页 |
·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任职资格 | 第28-29页 |
·提高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认同度 | 第29-30页 |
6 调解制度的评析 | 第30-33页 |
·调解制度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 第30-31页 |
·调解制度的内部衔接机制 | 第31-33页 |
7 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