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8页 |
(二)论文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产生 | 第20-34页 |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20-24页 |
一、严峻的生态形势 | 第20-22页 |
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需要 | 第22-23页 |
三、崛起大国应承担的责任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24-30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理念 | 第24-26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生态理念 | 第26-29页 |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 第30-34页 |
一、建设陕北沼气化村 | 第30页 |
二、创建正定旅游模式 | 第30-31页 |
三、推进福建生态省建设 | 第31-32页 |
四、打造“绿色浙江”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理论体系 | 第34-47页 |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4-39页 |
一、战略地位思想 | 第34-35页 |
二、战略目标思想 | 第35-36页 |
三、内在保障思想 | 第36-37页 |
四、生态红线思想 | 第37-38页 |
五、外在保障思想 | 第38-39页 |
六、全球共治思想 | 第39页 |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内在逻辑 | 第39-42页 |
一、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奋斗目标 | 第40页 |
二、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发展基础 | 第40-41页 |
三、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环境为责任导向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鲜明特色 | 第42-47页 |
一、高瞻远瞩的全局思维 | 第42-43页 |
二、增进福祉的民生情怀 | 第43-44页 |
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第44-45页 |
四、实干兴邦的实践精神 | 第45页 |
五、宽宏博爱的全球视野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价值 | 第47-54页 |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7-50页 |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47-48页 |
二、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50-54页 |
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 | 第50-51页 |
二、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提档升级 | 第51页 |
三、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国家形象 | 第51-52页 |
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实现“中国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