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干燥 | 第12-25页 |
2.1 酚醛树脂合成机理 | 第12页 |
2.2 酚醛树脂合成 | 第12-15页 |
2.2.1 酚醛树脂的合成 | 第12-13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13-14页 |
2.2.3 实验思路 | 第14-15页 |
2.3 苯酚与甲醛摩尔比对酚醛树脂水溶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2.4 催化剂对酚醛树脂水溶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2.5 反应温度对酚醛树脂水溶性的影响 | 第17页 |
2.6 反应时间对酚醛树脂水溶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2.7 酚醛树脂水溶液的干燥方法与条件的优选 | 第18-20页 |
2.7.1 干燥方法的优选 | 第18-19页 |
2.7.2 干燥条件的优选 | 第19-20页 |
2.8 放大生产最优工艺参数确定 | 第20-24页 |
2.8.1 放大生产最优工艺参数 | 第20-21页 |
2.8.2 干燥工艺参数 | 第21-23页 |
2.8.3 酚醛树脂粉末固体交联剂的理化性质 | 第23-24页 |
2.9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酚醛树脂阳离子聚合物调剖剂配方的确定 | 第25-40页 |
3.1 酚醛树脂阳离子聚合物调剖剂反应机理 | 第25页 |
3.2 阳离子聚合物类型及分子量的优化 | 第25-27页 |
3.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5-26页 |
3.2.2 阳离子聚合物分子量及阳离子度的优化 | 第26-27页 |
3.3 酚醛树脂交联剂用量的优选 | 第27页 |
3.4 成胶时间调节剂的优选 | 第27-28页 |
3.5 酚醛树脂调剖剂基本配方的确定 | 第28-29页 |
3.6 调剖剂的成胶状况 | 第29-30页 |
3.7 温度对调剖剂凝胶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3.8 矿化度对凝胶型调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3.9 调剖剂的长期稳定性 | 第33-34页 |
3.10 现场配制水对调剖剂交联性能影响 | 第34-39页 |
3.11 小 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酚醛树脂阳离子聚合物调剖动态性能模拟实验 | 第40-52页 |
4.1 人造模拟岩心的制备 | 第40-41页 |
4.2 调剖剂对低渗透岩心模拟试验 | 第41-44页 |
4.2.1 试验条件 | 第41-42页 |
4.2.2 低渗透岩心封堵率、突破压力的测定 | 第42页 |
4.2.3 低渗透岩心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 | 第42-43页 |
4.2.4 调剖剂的耐冲刷性评价 | 第43-44页 |
4.3 调剖剂对高渗透岩心模拟试验 | 第44-46页 |
4.3.1 调剖剂对不同高渗透率岩心的影响 | 第44页 |
4.3.2 注入调剖剂前后岩心形态 | 第44-45页 |
4.3.3 调剖剂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堵塞能力 | 第45-46页 |
4.4 长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研究 | 第46-49页 |
4.4.1 长岩心流动模拟试验原理 | 第46-48页 |
4.4.2 长岩心调剖岩心封堵率、突破压力的测定 | 第48页 |
4.4.3 长岩心调剖岩心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 | 第48-49页 |
4.5 平板岩心模拟实验评价调剖剂对裂缝的堵塞能力 | 第49-51页 |
4.5.1 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 第49页 |
4.5.2 可视化模型实验步骤 | 第49-51页 |
4.6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