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 第17-27页 |
2.1 国有企业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2.1.1 国有企业定义 | 第17页 |
2.1.2 国有企业产生与发展 | 第17-18页 |
2.1.3 国有企业的特点 | 第18页 |
2.2 反腐倡廉的基本内涵 | 第18-24页 |
2.2.1 关于腐败含义 | 第18-20页 |
2.2.2 关于反腐倡廉 | 第20-21页 |
2.2.3 反腐倡廉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3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 第24-27页 |
2.3.1 新时期党建的必然要求 | 第24-25页 |
2.3.2 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必然要求 | 第25页 |
2.3.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 第25-26页 |
2.3.4 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取得成效及其腐败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3.1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 | 第27-28页 |
3.1.1 国企领导廉洁意识逐步提高 | 第27页 |
3.1.2 国有企业的廉洁制度不断完善 | 第27-28页 |
3.1.3 国企监督惩防措施与企业管理初步融合 | 第28页 |
3.2 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特点 | 第28-30页 |
3.2.1 分布行业广,犯案种类多,涉及金额高 | 第28-29页 |
3.2.2 财务、招投标等是腐败重点领域 | 第29页 |
3.2.3 腐败呈“窝案”现象 | 第29-30页 |
3.2.4“一把手”权力腐败案件频发 | 第30页 |
3.3 国有企业腐败的危害 | 第30-32页 |
3.3.1 政治上造成党和国家的信任危机 | 第30-31页 |
3.3.2 经济上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破坏市场秩序 | 第31页 |
3.3.3 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 第31-32页 |
3.4 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2-35页 |
3.4.1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思想异化 | 第32页 |
3.4.2 教育工作开展不够全面和深入 | 第32-33页 |
3.4.3 廉洁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中所占比例少 | 第33页 |
3.4.4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3页 |
3.4.5 监督机制不健全,腐败惩防措施力度小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措施 | 第35-45页 |
4.1 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打造正能量的企业文化 | 第35-36页 |
4.1.1 构建廉洁企业文化内容,全方位消除腐败意识 | 第35-36页 |
4.1.2 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固牢反腐倡廉文化防线 | 第36页 |
4.2 创新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教育工作 | 第36-38页 |
4.2.1 分层规范教育对象,实施不同教育内容 | 第36-37页 |
4.2.2 激励与警示相结合,专题体验现场网络教育一体化 | 第37-38页 |
4.2.3 教育评估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注重廉洁教育效果 | 第38页 |
4.3 有效限制“一把手”的权力 | 第38-40页 |
4.3.1 加强“一把手”道德建设 | 第38-39页 |
4.3.2 将“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 第39页 |
4.3.3 规范“一把手”依法用权 | 第39页 |
4.3.4 突出群众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 | 第39-40页 |
4.4 完善监督惩防措施 | 第40-42页 |
4.4.1 健全重点岗位制度,加强内部管控 | 第40页 |
4.4.2 强化内部纪检监察 | 第40-41页 |
4.4.3 注重内外部监督紧密结合 | 第41-42页 |
4.5 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 第42-45页 |
4.5.1 完善企业法人制度,明晰国企所有权 | 第42页 |
4.5.2 国企企务公开,企务运作透明化 | 第42-43页 |
4.5.3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 第43-44页 |
4.5.4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