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我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及其治理 | 第11-13页 |
1.1.1 我国养殖业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 第11-12页 |
1.1.2 养殖业废弃物的常用处理方法 | 第12-13页 |
1.2 生物有机肥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化肥过量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 第13-15页 |
1.2.2 生物有机肥的概念及相关标准 | 第15-16页 |
1.2.3 生物有机肥的特点 | 第16-17页 |
1.2.4 小麦纹枯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 第17-19页 |
1.3 堆肥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1 堆肥的概念及原理 | 第19页 |
1.3.2 堆肥参数及过程控制条件 | 第19-20页 |
1.3.3 堆肥的腐熟度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1.4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抗小麦纹枯病菌微生物的筛选鉴定 | 第23-31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3-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3 实验设备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 第24页 |
2.2.2 功能微生物的筛选 | 第24-25页 |
2.2.3 菌种鉴定 | 第25-26页 |
2.2.4 微生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6页 |
2.2.5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3.1 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及其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 第26-27页 |
2.3.2 5株功能微生物的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27-29页 |
2.3.3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堆肥的腐熟度评价及生物有机肥的制备 | 第31-45页 |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1-3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1.3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3.2.1 堆肥系统的建立及条件控制 | 第32-34页 |
3.2.2 温度的检测 | 第34页 |
3.2.3 含水率的测定 | 第34页 |
3.2.4 pH的测定 | 第34页 |
3.2.5 碳氮比的测定 | 第34页 |
3.2.6 E_4/E_6的测定 | 第34-35页 |
3.2.7 氨氮和硝氮测定 | 第35页 |
3.2.8 种子发芽指数的测定 | 第35-36页 |
3.2.9 生物有机肥的制备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3.3.1 物理学评价指标 | 第36-39页 |
3.3.2 化学评价指标 | 第39-42页 |
3.3.3 生物评价指标 | 第42-44页 |
3.3.4 生物有机肥BIO01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 第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4 猪粪生物有机肥BIO01对小麦生长及纹枯病的防控作用 | 第45-56页 |
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5-46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4.1.3 实验设备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4.2.1 小麦的盆栽方法 | 第46-47页 |
4.2.2 小麦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47页 |
4.2.3 小麦生理学指标的测定 | 第47-48页 |
4.2.4 小麦抗病性指标的测定 | 第48-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4.3.1 生物有机肥对小麦的生长盆栽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4.3.2 生物有机肥对小麦的抗病盆栽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利申请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