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综述 | 第9-12页 |
1.脊髓损伤简介 | 第9页 |
2.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SCI的作用 | 第9-10页 |
3.药物治疗SCI的作用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2.1 动物及主要试剂 | 第13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2.3 试剂配制 | 第14-15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15-21页 |
2.4.1 微球制备 | 第15-17页 |
2.4.2 材料的制备 | 第17-18页 |
2.4.3 动物实验 | 第18-19页 |
2.4.4 材料生物相容性 | 第19页 |
2.4.5 组织学检查 | 第19-20页 |
2.4.6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37页 |
3.1 微球评价结果 | 第21-28页 |
3.1.1 红景天苷微球 | 第21-23页 |
3.1.2 地塞米松微球 | 第23-25页 |
3.1.3 丝裂霉素微球 | 第25-27页 |
3.1.4 微球的形态 | 第27-28页 |
3.2 材料表征的形态观察结果 | 第28-29页 |
3.3 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 第29-32页 |
3.3.1 复合地塞米松微球材料与空白微球材料 | 第29-30页 |
3.3.2 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材料观察结果 | 第30-32页 |
3.4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 第32-37页 |
3.4.1 S-100表达观察结果 | 第32-33页 |
3.4.2 NF表达观察结果 | 第33-35页 |
3.4.3 GFAP表达观察结果 | 第35页 |
3.4.4 ED-1 表达观察结果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附件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