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1-12页 |
1.2.2 PPP模式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14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薪酬策略的主要理论综述 | 第16-26页 |
2.1 薪酬策略的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2.1.1 传统的薪酬概念 | 第16页 |
2.1.2 薪酬概念的研究视角及其对薪酬策略的影响 | 第16-19页 |
2.2 薪酬策略要素与组合 | 第19-22页 |
2.2.1 薪酬水平策略 | 第19页 |
2.2.2 薪酬管理策略 | 第19-22页 |
2.3 各类因素对薪酬策略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1 宏观环境对薪酬策略的影响 | 第22页 |
2.3.2 企业因素对薪酬策略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3 工作因素对薪酬策略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 薪酬策略的作用 | 第24页 |
2.5 薪酬策略制定的步骤 | 第24-25页 |
2.6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策略选择分析 | 第26-35页 |
3.1 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薪酬分配管理理论与实践 | 第26-29页 |
3.1.1 国外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研究 | 第26-28页 |
3.1.2 国内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研究 | 第28-29页 |
3.2 国有企业总额管控体系及历史沿革 | 第29-30页 |
3.2.1 工效挂钩的薪酬总额管控 | 第29页 |
3.2.2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 | 第29页 |
3.2.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 第29页 |
3.2.4 自主决定工资水平 | 第29页 |
3.2.5 工资总额包干 | 第29-30页 |
3.3 国有企业常用薪酬导向模式对比分析 | 第30-33页 |
3.3.1 绩效导向模式(Performance-based Pay) | 第30-31页 |
3.3.2 技能导向模式(Skilled-based Pay) | 第31-32页 |
3.3.3 岗位导向模式(Position-based Pay) | 第32-33页 |
3.3.4 市场导向模式(Market based pay) | 第33页 |
3.3.5 年功导向模式(Seniorty based pay) | 第33页 |
3.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PPP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控与薪酬配置 | 第35-51页 |
4.1 项目公司成立背景及人力资源薪酬现状 | 第35-36页 |
4.1.1 项目公司成立背景 | 第35-36页 |
4.1.2 项目公司人力资源薪酬现状 | 第36页 |
4.2 公司组织机构、管理职责和人员情况 | 第36-38页 |
4.2.1 公司组织机构 | 第36-37页 |
4.2.2 F公司人员情况 | 第37页 |
4.2.3 F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配置中所遇到的问题 | 第37-38页 |
4.3 F公司薪酬配置 | 第38-49页 |
4.3.1 薪酬整体情况 | 第38-39页 |
4.3.2 薪酬结构与水平分析 | 第39页 |
4.3.3 薪酬优化原则 | 第39-41页 |
4.3.4 薪酬优化结果 | 第41-49页 |
4.4 人力资源薪酬管控优化效果、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49-50页 |
4.4.1 优化效果评价 | 第49-50页 |
4.4.2 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50页 |
4.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5页 |
5.1 F公司人力资源薪酬管控策略的评价 | 第51-53页 |
5.1.1 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 | 第51页 |
5.1.2 从管理基础角度进行分析 | 第51-52页 |
5.1.3 从管理功能角度进行分析 | 第52-53页 |
5.1.4 从员工的度角度进行分析 | 第53页 |
5.2 对PPP项目公司的借鉴意义 | 第53-54页 |
5.3 对未来的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