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免疫检测技术概述 | 第10-16页 |
1.1.1 标记免疫检测技术 | 第10页 |
1.1.2 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 | 第10-12页 |
1.1.3 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分类 | 第12-16页 |
1.2 纳米粒子的性质及其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 第16-24页 |
1.2.1 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6-17页 |
1.2.2 纳米粒子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24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金磁复合微粒的制备 | 第25-38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本章内容 | 第26页 |
2.3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2.3.1 试剂 | 第26-27页 |
2.3.2 仪器 | 第27页 |
2.3.3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4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硅包埋和羧基功能化 | 第28-29页 |
2.3.6 组装制备金磁复合微粒 | 第29页 |
2.3.7 性能表征 | 第29-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2.4.1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0-31页 |
2.4.2 羧基功能化的Fe_3O_4@SiO_2复合微粒的表征 | 第31-33页 |
2.4.3 FT-IR图谱 | 第33页 |
2.4.4 考察BSA的修饰量 | 第33-34页 |
2.4.5 金磁复合微粒的UV-Vis图谱 | 第34-35页 |
2.4.6 金磁复合微粒的形态表征 | 第35-36页 |
2.4.7 金磁复合微粒的磁性表征 | 第36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8-49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1.1 荧光检测技术 | 第38页 |
3.1.2 荧光纳米粒子 | 第38-39页 |
3.2 本章内容 | 第39-40页 |
3.3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3.3.1 试剂 | 第40页 |
3.3.2 仪器 | 第40-41页 |
3.3.3 硅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1页 |
3.3.4 荧光硅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1-42页 |
3.3.5 荧光PAAAM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2页 |
3.3.6 荧光SNP@PAAAM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2-43页 |
3.3.7 性能表征 | 第43-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3.4.1 三种荧光纳米粒子的形态表征 | 第44-46页 |
3.4.2 三种荧光纳米粒子的FT-IR图谱 | 第46-47页 |
3.4.3 荧光分析 | 第47页 |
3.4.4 稳定性考察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肌红蛋白的检测 | 第49-56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本章内容 | 第49-50页 |
4.3 实验与材料 | 第50-52页 |
4.3.1 试剂 | 第50页 |
4.3.2 仪器 | 第50页 |
4.3.3 免疫金磁微粒的制备 | 第50-51页 |
4.3.4 免疫荧光硅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1页 |
4.3.5 检测全血样中的肌红蛋白 | 第51-5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4.4.1 免疫金磁复合微粒和免疫荧光硅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2-53页 |
4.4.2 建立检测标准曲线 | 第53-54页 |
4.4.3 评估最低检测限 | 第54页 |
4.4.4 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分析 | 第54-55页 |
4.4.5 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分析 | 第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硕士期间的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