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冶金产业低碳减排下的能源消费替代的优化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1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2 能源替代减少碳排放的研究综述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页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2-14页
        1.5.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2 研究框架第13-14页
    1.6 创新点第14页
    1.7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与相关概念第15-22页
    2.1 能源替代理论第15-16页
        2.1.1 能源内部替代第15-16页
        2.1.2 能源外部替代第16页
    2.2 循环经济理论第16页
    2.3 低碳经济理论第16-18页
        2.3.1 低碳经济产生背景第16-17页
        2.3.2 低碳经济内涵及特点第17-18页
        2.3.3 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第18页
    2.4 冶金产业定义第18-19页
    2.5 能源效率定义第19页
    2.6 碳排放核算方法第19-20页
    2.7 多目标优化分析方法第20-21页
    2.8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冶金产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分析第22-39页
    3.1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分析第22-29页
        3.1.1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分析第22-24页
        3.1.2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增长分析第24-25页
        3.1.3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第25-29页
    3.2 冶金产业能源效率分析第29-32页
        3.2.1 能源效率测算指标第29-30页
        3.2.2 能源效率分析第30-32页
    3.3 冶金产业碳排放分析第32-34页
        3.3.1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第32-33页
        3.3.2 冶金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第33-34页
    3.4 我国冶金产业区域分析第34-37页
        3.4.1 冶金产业企业分布情况分析第34-35页
        3.4.2 我国冶金产业区域能源消费分析第35-37页
    3.5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我国冶金产业能源替代的优化分析第39-59页
    4.1 低碳减排目标下的能源消费替代优化模型构建思路第39-42页
        4.1.1 能源消费量控制第39页
        4.1.2 能源结构控制第39-40页
        4.1.3 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第40-41页
        4.1.4 经济发展控制第41-42页
    4.2 低碳减排目标下我国能源消费替代多目标优化模型第42-50页
        4.2.1 模型构建的基本假设第43页
        4.2.2 多目标优化的目标函数第43页
        4.2.3 多目标优化的约束条件第43-45页
        4.2.4 优化程序第45页
        4.2.5 优化结果分析第45-48页
        4.2.6 优化后二氧化碳排放分析第48-50页
    4.3 低碳减排目标下的我国冶金产业能源消费替代的优化第50-54页
        4.3.1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替代优化思路第50-51页
        4.3.2 冶金产业能源消费替代优化结果分析第51-53页
        4.3.3 优化后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第53-54页
    4.4 空气质量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分析第54-57页
        4.4.1 空气质量约束下北京市能源结构优化分析第55-56页
        4.4.2 空气质量约束下的河北省能源结构优化分析第56-57页
        4.4.3 综合分析第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低碳减排下我国冶金产业能源消费替代相关建议第59-63页
    5.1 国家政策层面第59-60页
        5.1.1 实施碳税激励政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第59页
        5.1.2 积极推进能源技术创新的政策第59-60页
    5.2 社会及企业层面第60-63页
        5.2.1 冶金等重点行业进行系统改造以及技术创新第60-61页
        5.2.2 实施“冶金工业+互联网”,提升冶金工业绿色智能水平第61页
        5.2.3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促使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合理第61-63页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主要结论第63-64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护理类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研究
下一篇:Shh、Gli1、Cyr61在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