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湿法脱硫后烟气粉尘特性 | 第12-13页 |
1.3 湿法除尘器技术 | 第13-23页 |
1.3.1 柔性阳极湿式静电除尘器介绍 | 第13-17页 |
1.3.2 金属极板湿式电极除尘器技术介绍 | 第17-20页 |
1.3.3 导电玻璃钢湿式电除尘器技术介绍 | 第20-23页 |
1.4 湿法电除尘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1 湿式静电除尘发展现状 | 第23页 |
1.4.2 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发展历程及国外应用现状 | 第23-24页 |
1.4.3 湿式静电除尘器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 第24页 |
1.5 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1.5.1 烟囱出口小于 10mg/Nm~3排放浓度对湿法除尘器的要求 | 第24页 |
1.5.2 烟囱出口小于 5mg/Nm~3排放浓度对湿法除尘器的要求 | 第24页 |
1.5.3 三种形式湿式静电除尘器技术性能分析与对比 | 第24-25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2 益阳电厂湿法除尘改造技术研究 | 第27-41页 |
2.1 用于燃煤脱硫阳极材料的研究思路 | 第27页 |
2.2 寻找参数之间关系的各种实验研究 | 第27-36页 |
2.2.1 实验室研究 | 第28-30页 |
2.2.2 酸雾气溶胶深度净化小试试验研究内容 | 第30页 |
2.2.3 湿式氨法脱硫中试试验研究内容 | 第30-36页 |
2.3 | 第36-37页 |
2.4 湿法除尘器参数设计 | 第37-39页 |
2.4.1 | 第37-38页 |
2.4.2 | 第38-39页 |
2.5 WESP的性能试验 | 第39页 |
2.5.1 | 第39页 |
2.5.2 | 第39页 |
2.6 | 第39-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湿法除尘技术应用改进研究 | 第41-62页 |
3.1 湿式电除尘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5页 |
3.1.1 技术流程选择问题 | 第41-42页 |
3.1.2 湿式除尘的工艺布置及其分析 | 第42-43页 |
3.1.3 核心设计技术参数 | 第43-44页 |
3.1.4 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3.1.5 测试方法及精度 | 第45页 |
3.1.6 运行维护费用 | 第45页 |
3.2 气流流场模拟对进出气封头设计的要求 | 第45-50页 |
3.2.1 湿法除尘布置方式 | 第45-47页 |
3.2.2 典型湿法除尘布置方式的CFD模拟 | 第47-49页 |
3.2.3 湿法除尘布置优先性原则 | 第49-50页 |
3.2.4 改善气流流场的技术手段 | 第50页 |
3.3 阳极材料的优化改进 | 第50-52页 |
3.4 湿法除尘阴极线形式改进 | 第52-54页 |
3.4.1 湿法除尘阴极线材料种类 | 第52-53页 |
3.4.2 湿法除尘阴极线优选 | 第53-54页 |
3.4.3 极间距的确定 | 第54页 |
3.5 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54-57页 |
3.5.1 内部阳极系统建模及分析 | 第54-55页 |
3.5.2 除雾器整体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3.5.3 内部阴极系统建模及分析 | 第56-57页 |
3.6 阴极绝缘方式及分区供电改进 | 第57-59页 |
3.7 湿法电除尘器电源 | 第59-61页 |
3.8 本节小结 | 第61-62页 |
4 湿法除尘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 第62-72页 |
4.1 湿法除尘电绝缘子温度控制 | 第62-66页 |
4.1.1 湿法除尘电绝缘子加热的PID控制器概述 | 第62-63页 |
4.1.2 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 第63页 |
4.1.3 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 | 第63-65页 |
4.1.4 MATLAB仿真 | 第65-66页 |
4.2 湿法除尘器进行控制的设备 | 第66-67页 |
4.3 装置的启动 | 第67-69页 |
4.3.1 电场变压器高压电源送电条件 | 第67-68页 |
4.3.2 高压电源送电及运行监控及报警 | 第68页 |
4.3.3 连锁及保护 | 第68页 |
4.3.4 冲洗顺控冲洗时机及冲洗水量的控制 | 第68-69页 |
4.4 设备各运行状况整体描述 | 第69-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 第72-84页 |
5.1 全烟气系统现状分析 | 第72-78页 |
5.2 湿法除尘器改造方案 | 第78-79页 |
5.3 全烟气系统解决超净排放方案 | 第79-82页 |
5.4 改造前后参数对比 | 第82-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页 |
6.2 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