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豌豆属牧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23页 |
2.1 野豌豆属植物概述 | 第9-11页 |
2.1.1 野豌豆属的植物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 第9页 |
2.1.2 野豌豆属植物分类 | 第9-10页 |
2.1.3 野豌豆属种植资源分布范围 | 第10页 |
2.1.4 野豌豆属植物栽培及育种 | 第10页 |
2.1.5 野豌豆属植物综合利用 | 第10-11页 |
2.2 植物染色体的核型概况 | 第11-16页 |
2.2.1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11页 |
2.2.2 生理指标鉴定法 | 第11页 |
2.2.3 分子手段鉴定法 | 第11-12页 |
2.2.4 野豌豆属植物核型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6页 |
2.3 野豌豆属植物花粉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3.1 花粉学研究概况 | 第16页 |
2.3.2 孢粉学分类 | 第16页 |
2.3.3 野豌豆属花粉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2.3.4 花粉形态研究在育种方面的作用 | 第18页 |
2.4 野豌豆属植物分子标记 | 第18-23页 |
2.4.1 DNA分子标记概述 | 第18页 |
2.4.2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征 | 第18-19页 |
2.4.3 SSR标记应用 | 第19-20页 |
2.4.4 EST-SSR开发及应用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3.1.1 染色体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1.2 花粉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3.1.3 EST-SSR分子标记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2.1 染色体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2.2 花粉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2.3 EST-SSR引物的设计和开发 | 第26页 |
3.3 实验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3.3.1 核型分析统计 | 第26-27页 |
3.3.2 花粉分析统计 | 第27页 |
3.3.3 PCR扩增和多样性分析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70页 |
4.1 染色体结果与分析 | 第28-54页 |
4.1.1 染色体数目 | 第28页 |
4.1.2 核型分类 | 第28-54页 |
4.2 花粉结果与分析 | 第54-65页 |
4.2.1 萌发孔形态特征 | 第54页 |
4.2.2 外壁表面纹饰 | 第54-65页 |
4.3 EST-SSR结果与分析 | 第65-70页 |
4.3.1 引物开发 | 第65-66页 |
4.3.2 多态性及聚类分析 | 第66-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0-75页 |
5.1 染色体结论与讨论 | 第70-71页 |
5.1.1 染色体倍性和基数 | 第70页 |
5.1.2 核型进化 | 第70页 |
5.1.3 核型异同性 | 第70-71页 |
5.2 花粉结论与讨论 | 第71-73页 |
5.2.1 花粉形态多样性 | 第72页 |
5.2.2 花粉大小及分类 | 第72-73页 |
5.2.3 花粉外壁纹饰分类 | 第73页 |
5.3 EST-SSR结论与讨论 | 第73-75页 |
5.3.1 PCR扩增产物大小 | 第73-74页 |
5.3.2 EST-SSR引物分析 | 第74页 |
5.3.3 聚类分析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附录 | 第82-10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