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平衡引发思考 | 第10-11页 |
1.1.2 改善类住房思考缺失体现对使用需求缺乏关注 | 第11页 |
1.1.3 住宅需求变化呈多样性亟待研究 | 第11-12页 |
1.1.4 缺乏动线及良好生活模式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13-14页 |
1.2.1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 选题意义目的 | 第14-15页 |
1.3.1 社会意义 | 第14页 |
1.3.2 学科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需求调研 | 第15页 |
1.4.2 文献分析 | 第15页 |
1.4.3 案例分析 | 第15-16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套型使用者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 第17-27页 |
2.1 舒适度提升增加功能精细化需求 | 第17-18页 |
2.1.1 基本功能趋于独立 | 第17页 |
2.1.2 细分功能趋于多元 | 第17-18页 |
2.2 购房市场细分反映阶段需求 | 第18-21页 |
2.2.1 家庭生命周期细分 | 第19-20页 |
2.2.2 购买力细分 | 第20-21页 |
2.3 环境心理需求与空间质量相互促进 | 第21-22页 |
2.4 自我提升心理产生需求偏好 | 第22-23页 |
2.5 小结 | 第23-27页 |
第3章 套型使用需求调研 | 第27-47页 |
3.1 调研说明 | 第27-28页 |
3.2 调研访谈 | 第28-37页 |
3.2.1 深访记录 1 | 第28-30页 |
3.2.2 深访记录 2 | 第30-32页 |
3.2.3 其他访谈概述 | 第32-36页 |
3.2.4 访谈小结 | 第36-37页 |
3.3 问卷调研及统计 | 第37-46页 |
3.3.1 问卷调查概要 | 第37-38页 |
3.3.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第38-39页 |
3.3.3 三代居的起居情况 | 第39-40页 |
3.3.4 多代使用矛盾 | 第40-41页 |
3.3.5 空间使用需求 | 第41-45页 |
3.3.6 问卷统计汇总表格 | 第45-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国外动线设计实例 | 第47-56页 |
4.1 日本住宅动线设计案例 | 第47-52页 |
4.1.1 日本住宅特点 | 第47-48页 |
4.1.2 日本独立住宅优秀案例分析 | 第48-52页 |
4.2 北美住宅动线设计案例 | 第52-55页 |
4.2.1 北美独立住宅特点 | 第52-53页 |
4.2.2 北美独立住宅优秀案例分析 | 第53-55页 |
4.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环境心理需求的动线应对策略 | 第56-66页 |
5.1 私密需求的动静分区 | 第56-61页 |
5.1.1 套型的动静分区 | 第57-60页 |
5.1.2 代际间的私密层次 | 第60-61页 |
5.2 领域层次的动线递进 | 第61-63页 |
5.2.1 动线在内部领域的层次 | 第61-62页 |
5.2.2 动线对外部领域的延伸 | 第62-63页 |
5.3 空间交往的动线距离 | 第63-65页 |
5.3.1 内部交往的个人空间尺度 | 第64页 |
5.3.2 外部交往的领域动线距离 | 第64-65页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功能空间精细化需求的动线应对策略 | 第66-89页 |
6.1 玄关动线 | 第66-69页 |
6.1.1 对外延伸防范 | 第66-67页 |
6.1.2 对内组织交通 | 第67-69页 |
6.2 起居动线 | 第69-72页 |
6.2.1 聚拢交往活动 | 第69-70页 |
6.2.2 保留可用空间 | 第70-72页 |
6.3 餐厅动线 | 第72-75页 |
6.4 厨房动线 | 第75-80页 |
6.5 卧室动线 | 第80-85页 |
6.6 卫生间动线 | 第85-88页 |
6.6.1 避免使用高峰冲突 | 第86-87页 |
6.6.2 避免私密度冲突 | 第87-88页 |
6.7 小结 | 第88-89页 |
第7章 客群区分动线组织策略 | 第89-111页 |
7.1 刚需类套型动线策略 | 第89-94页 |
7.1.1 刚需类使用者需求特征 | 第90-91页 |
7.1.2 刚需类套型动线组织策略 | 第91-94页 |
7.2 改善类套型动线策略 | 第94-99页 |
7.2.1 改善类使用者需求特征 | 第95-96页 |
7.2.2 改善类套型动线组织策略 | 第96-99页 |
7.3 豪宅类套型动线策略 | 第99-110页 |
7.3.1 豪宅类使用者需求特征 | 第99-103页 |
7.3.2 豪宅类套型动线组织策略 | 第103-110页 |
7.4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8章 动线设计实践——以亦庄金茂悦套型设计为例 | 第111-121页 |
8.1 亦庄金茂悦项目概况 | 第111-113页 |
8.2 亦庄金茂悦套型动线设计 | 第113-120页 |
8.2.1 客群区分定位 | 第113-114页 |
8.2.2 玄关动线统领套内秩序 | 第114-115页 |
8.2.3 回型动线提升起居参与氛围 | 第115页 |
8.2.4 精细化动线促进餐厨互动 | 第115-117页 |
8.2.5 卧室动线补足个体化需求 | 第117-120页 |
8.3 设计不足与反思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附录A | 第126-134页 |
附录B | 第134-136页 |
附录C | 第136-14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