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内容结构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内容结构 | 第13-14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 研究的局限 | 第14-15页 |
2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2.1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重要地位 | 第15-18页 |
2.1.1 小微企业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小微企业的特征 | 第16-17页 |
2.1.3 小微企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 第17-18页 |
2.2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2.2.1 降低税率 | 第18-19页 |
2.2.2 税收减免 | 第19页 |
2.2.3 公平税制 | 第19页 |
2.3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衡量指标 | 第19-21页 |
2.3.1 税收负担指标 | 第19-20页 |
2.3.2 财务能力指标 | 第20页 |
2.3.3 社会贡献指标 | 第20-21页 |
3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效应及问题—基于某市小微企业的问卷分析 | 第21-43页 |
3.1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历程及政策梳理 | 第21-28页 |
3.1.1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1.2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 第22-28页 |
3.2 某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问卷分析 | 第28-40页 |
3.2.1 样本描述 | 第28-29页 |
3.2.2 抽样方式 | 第29页 |
3.2.3 数据分析 | 第29-40页 |
3.2.4 小结 | 第40页 |
3.3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3.3.1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 | 第40-42页 |
3.3.2 减税降费力度不够 | 第42页 |
3.3.3 税收征管制度存在缺陷 | 第42-43页 |
4 国外经验借鉴 | 第43-47页 |
4.1 美国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具体做法 | 第43页 |
4.1.1 建立稳定的政策体系 | 第43页 |
4.1.2 完善相关法律基础 | 第43页 |
4.1.3 成立专职部门 | 第43页 |
4.2 日本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具体做法 | 第43-44页 |
4.2.1 实行特别优惠税率 | 第44页 |
4.2.2 支持技术创新与研发 | 第44页 |
4.2.3 优化融资环境 | 第44页 |
4.3 德国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具体做法 | 第44-45页 |
4.3.1 降低增值税税负 | 第44-45页 |
4.3.2 降低所得税税负 | 第45页 |
4.3.3 支持技术创新 | 第45页 |
4.4 国外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经验借鉴 | 第45-47页 |
4.4.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 第45页 |
4.4.2 优惠范围较广且形式多样 | 第45-46页 |
4.4.3 鼓励创新 | 第46页 |
4.4.4 促进投资 | 第46-47页 |
5 进一步提升我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建议 | 第47-50页 |
5.1 合理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 第47页 |
5.1.1 建立稳定、统一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 第47页 |
5.1.2 根据国情制定优惠政策 | 第47页 |
5.2 减税与清费并重 | 第47-48页 |
5.2.1 提高减税力度 | 第47页 |
5.2.2 加快“费改税”进程 | 第47-48页 |
5.3 建立有效的税收征管机制 | 第48-50页 |
5.3.1 简化征管机构和征管程序 | 第48页 |
5.3.2 增强对工作人员管理强度 | 第48-49页 |
5.3.3 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