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7页 |
第2章 TACO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17-26页 |
·材料 | 第17-18页 |
·质粒及菌株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部分溶液的配制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siRNA的靶序列确定 | 第18-19页 |
·单链退火 | 第19页 |
·连接 | 第19-20页 |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和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0-21页 |
·重组质粒pST1/2/3/4鉴定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24页 |
·siRNA的设计 | 第21-22页 |
·siRNA表达质粒的鉴定及测序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siRNA真核表达质粒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抑制TACO表达效果的检测 | 第26-48页 |
·材料 | 第26-29页 |
·质粒及菌株 | 第26页 |
·所使用的引物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部分溶液的配制 | 第27-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9页 |
·TACO标准曲线质粒的构建 | 第29-32页 |
·TACO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2页 |
·RAW264.7细胞中RNA水平检测taco的变化 | 第32-34页 |
·RAW264.7细胞中蛋白质水平检测TACO的变化 | 第34-36页 |
·在转染RAW264.7细胞后细胞免疫荧光 | 第36-37页 |
·p3.1RT表达质粒的构建及p3.1RT表达质粒和pST干扰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 | 第37-39页 |
·结果 | 第39-46页 |
·RT-PCR方法扩增获取taco基因片段(128bp) | 第39页 |
·重组质粒pQE30T双酶切结果 | 第39-40页 |
·TACO基因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0-41页 |
·转染RAW264.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41-42页 |
·用转染RAW264.7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CO的变化 | 第42页 |
·用质粒转染RAW264.7后细胞免疫荧光观察TACO的变化 | 第42页 |
·用质粒转染RAW264.7后细胞免疫荧光观察TACO的变化 | 第42-44页 |
·扩增TACOKL1383bp后,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第44页 |
·重组质粒p3.1RT经KpnI和EcoRI双酶切鉴定 | 第44-45页 |
·重组质经KpnI和XbaI双酶切 | 第45页 |
·重组质粒p3.1RT测序图 | 第45-46页 |
·重组质粒pCDNA3.1-Red-taco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 第46页 |
·将干扰质粒和TACO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Western blot检测TACO的变化 | 第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第4章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菌苗rMs-pSTM的构建及其靶向性检测 | 第48-56页 |
·材料 | 第48-49页 |
·质粒及菌株 | 第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页 |
·部分溶液的配制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ORIM连入siRNA表达质粒pST得到pSTM | 第49-50页 |
·pSTM电穿孔入Ms1-2c | 第50页 |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菌苗rMS-pSTM的鉴定 | 第50-51页 |
·Ms1-2c、rMS-pUV15和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菌苗rMS-pSTM的靶向性检测 | 第51-52页 |
·结果 | 第52-55页 |
·ORIM连入siRNA表达质粒pST得到重组质粒pSTM后,酶切鉴定 | 第52-53页 |
·将pSTM1/pSTM2/pSTM3/pSTM4电穿孔入Ms1-2c后,菌落PCRORIM结果 | 第53页 |
·耻垢分枝杆菌Ms1-2c和rMS-pUV15靶向巨噬细胞效果 | 第53-54页 |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菌苗rMs-pSTM的靶向性检测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全文小结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综述 | 第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