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1-2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之需要 | 第11页 |
2. 精准扶贫政策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亟待完善 | 第11-12页 |
3. 集团化办学是增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 | 第12页 |
4. 集团化办学是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理想形式 | 第12-13页 |
(二)核心概念 | 第13-16页 |
1. 精准扶贫 | 第13-14页 |
2. 集团化办学 | 第14页 |
3. 办学模式 | 第14-15页 |
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 第15-16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20页 |
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20-25页 |
(四)研究方法、意义和思路 | 第25-2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3.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一 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集团化概述 | 第28-38页 |
(一)我国扶贫的历史沿革梳理 | 第28-30页 |
(二)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1. 人的现代化 | 第30-31页 |
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31-32页 |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划分类型及其特征 | 第32-38页 |
1. 根据紧密的结合程度划分 | 第32-34页 |
2. 根据集团成员联结方式划分 | 第34-35页 |
3. 根据活动范围划分 | 第35-36页 |
4. 根据管理关系划分 | 第36-38页 |
二 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案例分析 | 第38-51页 |
(一)案例一 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区域型办学模式 | 第38-45页 |
1. 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概况 | 第38-39页 |
2. 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现状调查 | 第39-44页 |
3. 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区域型集团化办学总结 | 第44-45页 |
(二)案例二 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双主体办学模式 | 第45-48页 |
1. 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概况 | 第45页 |
2. 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现状调查 | 第45-48页 |
3. 精准扶贫视野下双主体办学模式总结 | 第48页 |
(三)武陵山和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的问题表征 | 第48-51页 |
1. 部分成员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当 | 第49页 |
2. 运营机制存在问题 | 第49页 |
3. 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 | 第49页 |
4. 办学经费难以落实到位 | 第49-50页 |
5. 办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 第50-51页 |
三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1-56页 |
(一)集团化办学培养目标方面:定位欠明确 | 第51页 |
(二)集团化办学成员单位职业院校方面:作用欠发挥 | 第51-52页 |
1. 专业设置的结构不够科学 | 第51-52页 |
2. 课程与教材体系问题 | 第52页 |
(三)集团化办学在教学设施及实训设备方面:资源欠整合 | 第52-53页 |
(四)集团化办学经费:力度和使用效率欠加大 | 第53页 |
(五)集团化办学师资:队伍欠稳定 | 第53-54页 |
(六)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总体欠健全 | 第54-56页 |
四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问题之原因分析 | 第56-60页 |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思想上的误区 | 第56页 |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盲区 | 第56-57页 |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软硬件上的乏区 | 第57-58页 |
(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上的薄区 | 第58-60页 |
五 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区域双主体型办学模式的构建 | 第60-66页 |
(一)区域双主体型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内涵 | 第60-61页 |
(二)区域双主体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特点 | 第61-62页 |
1. 区域协作、管理有序 | 第61页 |
2. 革新理念、互利共赢 | 第61页 |
3. 产教结合、相互连接 | 第61-62页 |
4. 集中资源、发挥优势 | 第62页 |
(三)区域双主体型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架构 | 第62-66页 |
1. 区域双主体型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主体 | 第63页 |
2. 区域双主体型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思想 | 第63页 |
3. 区域主体型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管理 | 第63-64页 |
4. 区域主体型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保障机制 | 第64-66页 |
六 深化精准扶贫视野下区域双主体型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措施 | 第66-73页 |
(一)加强顶层设计 | 第66-67页 |
(二)改变贫困思想 | 第67页 |
(三)优化双师队伍 | 第67-68页 |
(四)发挥专业优势 | 第68-69页 |
(五)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 第69-70页 |
(六)创新教学模式 | 第70-71页 |
(七)健全保障机制 | 第71-73页 |
未来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一、著作类 | 第74-75页 |
二、期刊文献 | 第75-79页 |
三、英文文献 | 第79-80页 |
四、其他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8页 |
附录一: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 | 第82-85页 |
附录二: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 | 第85-87页 |
访谈提纲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