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来源 | 第14-15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5-18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可拓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5 质量机能展开QFD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QFD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定制需求分析 | 第26-40页 |
2.1 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用户定制需求 | 第26-33页 |
2.1.1 基于QFD的锂离子电池用户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2.1.2 基于模糊规划的锂离子电池产品需求重要度的计算 | 第28-32页 |
2.1.3 产品需求的市场竞争性评估 | 第32-33页 |
2.2 基于AHP的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特征权重的计算 | 第33-38页 |
2.2.1 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特征的分析 | 第33页 |
2.2.2 需求与工程技术特征之间相关关系的计算 | 第33-37页 |
2.2.3 工程技术特征自相关关系及绝对重要度的确定 | 第37-38页 |
2.3 锂离子电池产品规划质量屋的建立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矛盾问题可拓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40-52页 |
3.1 基于QFD和可拓设计的矛盾问题复合求解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 锂离子电池矛盾问题的分析 | 第41-43页 |
3.3 锂离子电池矛盾问题的求解流程 | 第43-45页 |
3.4 锂离子电池可拓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3.5 可拓模型的拓展分析 | 第47-51页 |
3.5.1 拓展分析原理 | 第47-48页 |
3.5.2 目标基元和条件基元的拓展分析 | 第48-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矛盾问题的可拓求解 | 第52-66页 |
4.1 锂离子电池可拓模型的相容度计算 | 第52-58页 |
4.1.1 相容度函数的构建 | 第52-54页 |
4.1.2 相容度函数的求解 | 第54-58页 |
4.2 锂离子电池矛盾问题的可拓变换 | 第58-63页 |
4.2.1 可拓变换的定义及变换方式 | 第58-60页 |
4.2.2 可拓变换方案的求解 | 第60-63页 |
4.3 锂离子电池矛盾问题的求解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可拓解决方案的实例研究 | 第66-78页 |
5.1 电池极芯的改进 | 第66-68页 |
5.2 电池自动切片机的开发 | 第68-70页 |
5.3 硅基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电化学分析 | 第70-77页 |
5.3.1 石墨烯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 第70-72页 |
5.3.2 硅基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72-73页 |
5.3.3 硅基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 第73-74页 |
5.3.4 电化学检测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5.3.4.1 电池化成 | 第74页 |
5.3.4.2 电池充放电性能检测 | 第74页 |
5.3.4.3 电池贮存性能检测 | 第74-75页 |
5.3.4.4 电池循环寿命检测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专利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