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7-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3页
        1.2.1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第8-9页
        1.2.2 协同创新培养创业型人才方面第9-12页
        1.2.3 人才培养机制与绩效方面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4-16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第16-21页
    2.1 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创业型人才第16页
        2.1.2 培养机制第16页
        2.1.3 创业绩效第16-17页
    2.2 理论依据第17-21页
        2.2.1 协同创新理论第17-18页
        2.2.2 政产学三螺旋理论第18-19页
        2.2.3 系统论第19页
        2.2.4 博弈论第19-21页
第3章 创业型人才协同培养主体分析第21-27页
    3.1 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结构模型第21-22页
    3.2 创业型人才培养主体博弈分析第22-27页
        3.2.1 博弈模型的建立第22-23页
        3.2.2 大学与其它培养主体合作的博弈分析第23-26页
        3.2.3 博弈结果分析第26-27页
第4章 协同培养机制与创业绩效关系第27-40页
    4.1 结构方程模型第27-35页
        4.1.1 研究假设第27-30页
        4.1.2 研究设计第30-31页
        4.1.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4.1.4 讨论第34-35页
    4.2 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第35-40页
        4.2.1 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第35-36页
        4.2.2 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第36页
        4.2.3 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第36-37页
        4.2.4 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第37-40页
第5章 创业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完善策略第40-44页
    5.1 完善国家政策保障机制第40-41页
    5.2 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水平第41-42页
    5.3 健全产业协同培养机制第42页
    5.4 激发个体创业驱动潜能第42-4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6.1 研究结论第44页
    6.2 研究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装设计中人体空间与立体裁剪关系研究
下一篇:久其DNA统一工作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