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香料及化妆品工业论文--合成香料论文

香料花青醛合成路线的探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1 香料概述第11-13页
        1.1.1 醛酮类香料的发展第11页
        1.1.2 醛酮类香料的合成第11-13页
    1.2 花青醛简介第13-16页
        1.2.1 花青醛的物性参数第13-14页
        1.2.2 合成花青醛的常规方法第14-16页
        1.2.3 花青醛合成路线的确定第16页
    1.3 花青醛合成中几种重要反应简介第16-22页
        1.3.1 硝化、还原反应简介第16-18页
        1.3.2 溴化反应简介第18-20页
        1.3.3 重氮化-去氨基反应简介第20-21页
        1.3.4 迈克尔加成反应简介第21-22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3-42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3-25页
        2.1.1 试剂第23-24页
        2.1.2 仪器第24-25页
    2.2 中间体对异丙基苯胺的合成第25-27页
        2.2.1 硝化反应制备对硝基异丙苯第25-26页
        2.2.2 还原反应制备对氨基异丙苯第26-27页
    2.3 中间体对异丙基乙酰苯胺的合成第27-29页
        2.3.1 乙酰氯作酰基化试剂第27-28页
        2.3.2 乙酸酐作酰基化试剂第28-29页
    2.4 中间体 4-异丙基2Br-乙酰苯胺的合成第29-31页
        2.4.1 直接溴化法第29-30页
        2.4.2 氧化溴化法第30-31页
    2.5 中间体间溴异丙苯的合成第31-36页
        2.5.1 水解反应第31-33页
            (一)酸催化水解第31-32页
            (二)碱催化水解第32-33页
        2.5.2 重氮化-去氨基反应第33-36页
            (一)乙醇还原法第33-35页
            (二)次磷酸还原法第35-36页
    2.6 花青醛的合成第36-38页
    2.7 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8-42页
        2.7.1 减压蒸馏第38-39页
        2.7.2 重结晶第39-40页
        2.7.3 柱色谱分离第40-42页
            (一)4-异丙基2溴乙酰苯胺的分离第40-41页
            (二)间溴异丙苯的分离第41页
            (三)花青醛的分离第41-4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2-64页
    3.1 产物的鉴定第42-51页
        3.1.1 熔、沸点的确定第42页
        3.1.2 红外光谱分析第42-48页
            (一) 中间体对异丙基苯胺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3-44页
            (二) 中间体对异丙基乙酰苯胺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三) 中间体 4-异丙基2溴-乙酰苯胺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四)中间体 4-异丙基2溴苯胺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6-47页
            (五)中间体间溴异丙苯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7页
            (六)花青醛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7-48页
        3.1.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48-51页
            (一)4-异丙基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48-49页
            (二)4-异丙基2溴乙酰苯胺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49页
            (三)间溴异丙苯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49-50页
            (四)花青醛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50-51页
    3.2 各步反应产率的分析第51-54页
        3.2.1 硝化-还原反应产率的分析第51页
        3.2.2 乙酰化反应产率的分析第51-52页
        3.2.3 溴化反应产率的分析第52-53页
        3.2.4 水解反应产率的分析第53页
        3.2.5 重氮化-去氨基反应产率的分析第53-54页
        3.2.6 迈克尔加成产率分析第54页
    3.3 正交试验探究氧化溴化反应条件第54-59页
        3.3.1 因素和水平的选择第55页
        3.3.2 正交试验第55-58页
        3.3.3 结果验证第58-59页
    3.4 正交试验探究次磷酸还原法的条件第59-64页
        3.4.1 因素和水平的选择第59页
        3.4.2 正交试验第59-63页
        3.4.3 结果验证第63-64页
第四章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基因型麦长管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其机制
下一篇:PEG介导的苹果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原生质体转化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