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SP2S花蕾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20页
        1.2.1 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征第10-11页
        1.2.2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基因定位及克隆第11-12页
        1.2.3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12-20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1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花蕾总蛋白质的提取第21页
        1.4.2 花蕾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第21页
        1.4.3 差异蛋白的质谱检测分析第21-22页
第二章 SP2S花蕾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第22-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1.1 材料第22页
        2.1.2. 蛋白质提取方法第22-23页
        2.1.3 蛋白质定量第23页
        2.1.4 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第23页
        2.1.5 双向电泳第23-25页
        2.1.6 凝胶染色第25页
        2.1.7 图像扫描与分析第25-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2.1 两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第26-27页
        2.2.2 分离胶浓度的选择第27-28页
        2.2.3 等电聚焦胶条pH的选择第28-29页
        2.2.4 上样量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第29-30页
    2.3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SP2S花蕾蛋白质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第32-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页
        3.1.1 材料第32页
        3.1.2 蛋白质提取方法与双向电泳第32页
        3.1.3 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3.2.1 SP2S与SP2F减数分裂时期花蕾差异图及质谱鉴定结果第32-35页
        3.2.2 SP2S与SP2F单核期花蕾差异图及质谱鉴定结果第35-39页
    3.3 讨论第39-41页
        3.3.1 减数分裂时期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第39-40页
        3.3.2 单核期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第40-41页
第四章 结论第41-42页
    4.1 SP2S花蕾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第41页
    4.2 SP2S花蕾蛋白质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9页
附录 1:双向电泳过程溶液配制第49-52页
缩略词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标记辅助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系选育
下一篇: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