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7-19页 |
1 第一部分 吖啶黄的靶点发现及对DNA-PK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19-41页 |
1.1 引言 | 第19-21页 |
1.2 材料和仪器 | 第21-24页 |
1.2.1 细胞株 | 第21页 |
1.2.2 药物 | 第21页 |
1.2.3 试剂 | 第21-23页 |
1.2.4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1.3.1 细胞培养 | 第24页 |
1.3.2 琼脂糖珠结合蛋白pull-down试验 | 第24页 |
1.3.3 银染法检测蛋白含量 | 第24页 |
1.3.4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 第24-25页 |
1.3.5 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 | 第25-26页 |
1.3.6 化合物/蛋白分子对接模型 | 第26页 |
1.3.7 体外酶系统测定DNA-PK活性 | 第26-27页 |
1.3.8 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28-39页 |
1.4.1 连接有吖啶黄的NHS活化琼脂糖珠(ACF-NHS)的构建 | 第28-29页 |
1.4.2 连接有吖啶黄的NHS活化琼脂糖珠(ACF-NHS)的模型验证 | 第29-30页 |
1.4.3 吖啶黄潜在靶点蛋白的分析研究 | 第30-33页 |
1.4.4 吖啶黄抑制DNA-PK激酶活性 | 第33-39页 |
1.5 讨论 | 第39-41页 |
2 第二部分 吖啶黄与美法仑协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第41-81页 |
2.1 引言 | 第41-43页 |
2.2 材料和仪器 | 第43-47页 |
2.2.1 细胞株 | 第43页 |
2.2.2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2.2.3 药物 | 第43页 |
2.2.4 试剂 | 第43-46页 |
2.2.5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7-54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47页 |
2.3.2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 第47-48页 |
2.3.3 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 | 第48页 |
2.3.4 SRB法检测细胞增殖 | 第48-49页 |
2.3.5 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 | 第49页 |
2.3.6 DAPI染色法观察吖啶黄与美法仑合用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49页 |
2.3.7 Annexin V-PE/7-AAD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第49页 |
2.3.8 Caspase 3活性检测 | 第49-50页 |
2.3.9 中性彗星实验 | 第50页 |
2.3.10 免疫荧光实验 | 第50-51页 |
2.3.11 PARP酶活性检测实验 | 第51-52页 |
2.3.12 人宫颈癌Hela及人结肠癌HCT116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实验 | 第52页 |
2.3.13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52-53页 |
2.3.14 统计学分析 | 第53-54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54-79页 |
2.4.1 抑制DNA-PK活性能够增强美法仑的抗肿瘤作用 | 第54-56页 |
2.4.2 吖啶黄与美法仑协同抑制肿瘤增殖的体外研究 | 第56-57页 |
2.4.3 吖啶黄与美法仑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第57-63页 |
2.4.4 吖啶黄与美法仑给药方式对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 第63-65页 |
2.4.5 吖啶黄与美法仑合用对DNA损伤的影响 | 第65-69页 |
2.4.6 吖啶黄其他潜在靶点对协同作用的影响 | 第69-73页 |
2.4.7 吖啶黄与美法仑协同抑制肿瘤增殖的体内研究 | 第73-79页 |
2.5 讨论 | 第79-81页 |
3 第三部分 P53影响吖啶黄协同美法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第81-108页 |
3.1 引言 | 第81-83页 |
3.2 材料和仪器 | 第83-86页 |
3.2.1 细胞株 | 第83页 |
3.2.2 实验动物 | 第83页 |
3.2.3 药物 | 第83页 |
3.2.4 试剂 | 第83-85页 |
3.2.5 实验仪器 | 第85-8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86-91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86页 |
3.3.2 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 | 第86页 |
3.3.3 SRB法检测细胞增殖 | 第86-87页 |
3.3.4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 第87-88页 |
3.3.5 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 | 第88页 |
3.3.6 人结肠癌HCT116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实验 | 第88-89页 |
3.3.7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89页 |
3.3.8 基因表达谱芯片 | 第89-90页 |
3.3.9 siRNA转染 | 第90页 |
3.3.10 统计学分析 | 第90-9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91-106页 |
3.4.1 吖啶黄在p53突变细胞株中不协同美法仑发挥抗肿瘤作用 | 第91-96页 |
3.4.2 P53活性影响吖啶黄协同美法仑抗肿瘤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 第96-101页 |
3.4.3 P53活性影响吖啶黄及美法仑引起的DNA损伤后事件 | 第101-106页 |
3.5 讨论 | 第106-10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综述 靶向DNA-PK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12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