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水印基础理论与剪切波变换 | 第17-29页 |
| 2.1 概述 | 第17页 |
| 2.2 水印基础理论 | 第17-21页 |
| 2.2.1 数字水印的定义 | 第17-19页 |
| 2.2.2 数字水印的基本特性 | 第19-20页 |
| 2.2.3 数字水印的分类 | 第20-21页 |
| 2.2.4 数字水印的评估标准 | 第21页 |
| 2.3 多尺度几何分析 | 第21-23页 |
| 2.4 剪切波变换研究分析 | 第23-28页 |
| 2.4.1 剪切波变换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 2.4.2 剪切波变换分解过程 | 第25-26页 |
| 2.4.3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 第26-28页 |
| 2.5 本章总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非下采样剪切波水印算法 | 第29-47页 |
| 3.1 概述 | 第29页 |
| 3.2 奇异值分解 | 第29-31页 |
| 3.2.1 奇异值分解的定义 | 第29页 |
| 3.2.2 奇异值分解的性质 | 第29-30页 |
| 3.2.3 图像奇异值分解 | 第30-31页 |
| 3.3 基于NSST和SVD的水印算法 | 第31-44页 |
| 3.3.1 水印的预处理 | 第31-32页 |
| 3.3.2 水印的嵌入 | 第32-33页 |
| 3.3.3 水印的提取 | 第33-34页 |
| 3.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4-44页 |
| 3.4 水印算法性能比较 | 第44-46页 |
| 3.5 本章总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非下采样剪切波零水印算法 | 第47-69页 |
| 4.1 概述 | 第47页 |
| 4.2 主成分分析理论 | 第47-50页 |
| 4.2.1 主成分分析定义 | 第47-48页 |
| 4.2.2 主成分分析原理 | 第48-50页 |
| 4.3 基于NSST与PCA的零水印算法 | 第50-67页 |
| 4.3.1 零水印的构造与嵌入 | 第50-52页 |
| 4.3.2 水印的提取过程 | 第52页 |
| 4.3.3 水印算法鲁棒性分析 | 第52-66页 |
| 4.3.4 水印性能比较 | 第66-67页 |
| 4.4 本章总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数字水印在电子证书真伪辨别中的应用研究 | 第69-79页 |
| 5.1 概述 | 第69-70页 |
| 5.2 QR码理论 | 第70-71页 |
| 5.3 水印的嵌入过程 | 第71页 |
| 5.4 水印提取过程及译码 | 第71-73页 |
| 5.5 实验性能测试 | 第73-77页 |
| 5.5.1 水印的不可见性 | 第73页 |
| 5.5.2 水印的鲁棒性 | 第73-77页 |
| 5.6 本章总结 | 第77-79页 |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9-83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80-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 附录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