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河南省部分地区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耐药性及防治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病原学第10-13页
        1.1.1 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第11页
        1.1.2 实验室培养菌落特征第11页
        1.1.3 生化特性第11页
        1.1.4 大肠杆菌与理化因素的关系第11-12页
        1.1.5 致病性第12-13页
        1.1.6 血清型第13页
    1.2 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第13-14页
        1.2.1 流行特点第13-14页
        1.2.2 发病日龄第14页
        1.2.3 传染源第14页
    1.3 传播途径第14页
    1.4 病理变化第14-15页
        1.4.1 败血症第14-15页
        1.4.2 关节炎第15页
        1.4.3 卵黄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第15页
        1.4.4 纤维素性心包炎第15页
    1.5 诊断第15页
    1.6 建立防治措施第15-17页
        1.6.1 疫苗免疫第15-16页
        1.6.2 抗菌药防治第16页
        1.6.3 微生态制剂第16-17页
    1.7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第17-19页
        1.7.1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危害第17-18页
        1.7.2 耐药机理第18-19页
    1.8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河南省部分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第20-26页
    2.1 调查对象第20页
    2.2 调查内容第20-21页
        2.2.1 临床发病情况的调查第20-21页
        2.2.2 大肠杆菌流行的相关因素第21页
    2.3 调查结果第21-23页
        2.3.1 临床上发病状况调查第21-22页
        2.3.2 初诊病例中大肠杆菌的分离状况统计第22页
        2.3.3 大肠杆菌流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第22-23页
    2.4 讨论第23-26页
第三章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分群及耐药性研究第26-40页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3.1.1 试验仪器第26页
        3.1.2 培养基及药物第26-27页
        3.1.3 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第27页
        3.1.4 大肠杆菌鉴定第27-28页
            3.1.4.1 细菌镜检第27页
            3.1.4.2 蓝白培养基鉴定第27页
            3.1.4.3 生化试验第27-28页
    3.2 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群分析第28-30页
        3.2.1 引物设计第28页
        3.2.2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提取第28-29页
        3.2.3 目的基因扩增第29-30页
            3.2.3.1 引物设计第29页
            3.2.3.2 PCR第29页
            3.2.3.3 系统进化群分析判断图第29-30页
    3.3 药敏试验第30-31页
        3.3.1 药敏试验方法第30页
        3.3.2 药敏纸片敏感度判定标准第30-31页
    3.4 结果第31-35页
        3.4.1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纯化第31页
        3.4.2 鉴定第31-32页
            3.4.2.1 镜检结果第31-32页
            3.4.2.2 蓝白培养基鉴定第32页
        3.4.3 生化试验第32-34页
        3.4.4 系统进化分析第34-35页
    3.5 鸡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第35-36页
    3.6 讨论第36-40页
第四章 益生菌联合抗生素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作用效果分析第40-44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0-41页
        4.1.1 药品第40页
        4.1.2 试验动物第40页
        4.1.3 试验药物的选取第40页
        4.1.4 治疗给药方法第40-41页
        4.1.5 疗效评价标准第41页
    4.2 试验结果第41-42页
        4.2.1 试验药物的选取第41页
        4.2.2 药物治疗的平均死亡率和治愈率第41-42页
    4.3 讨论第42-44页
第五章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副猪嗜血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miRNA-320d和FoxM1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相关性及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