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概述 | 第9-11页 |
1.2 空间缆索悬索桥的发展 | 第11-13页 |
1.3 空间缆索悬索桥的力学行为特点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悬索桥计算理论的发展 | 第17-22页 |
2.1 悬索桥静力分析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弹性理论 | 第17-18页 |
2.1.2 挠度理论 | 第18页 |
2.1.3 有限位移理论 | 第18-19页 |
2.2 悬索桥动力分析理论 | 第19-21页 |
2.2.1 近似方法和经验公式 | 第19-20页 |
2.2.2 古典解析法 | 第20页 |
2.2.3 数值方法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静力特性分析 | 第22-47页 |
3.1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3.2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有限元模型 | 第23-28页 |
3.2.1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材料参数 | 第23-24页 |
3.2.2 单元类型及选择 | 第24-27页 |
3.2.3 边界条件 | 第27-28页 |
3.3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成桥状态静力分析 | 第28-46页 |
3.3.1 初始状态的确定 | 第28-35页 |
3.3.2 成桥状态下悬索桥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3.3.3 正常使用状态下悬索桥结构分析 | 第38-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47-65页 |
4.1 动力特性分析基本理论 | 第47-48页 |
4.2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48-49页 |
4.3 抗风缆系统对悬索桥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49-59页 |
4.3.1 抗风缆倾角对悬索桥自振特性影响分析 | 第50-56页 |
4.3.2 抗风缆张力对悬索桥自振特性影响分析 | 第56-59页 |
4.4 主缆横向矢跨比对悬索桥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9-64页 |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4.4.2 不同横向矢跨比对悬索桥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人行悬索桥人致振动特性分析 | 第65-84页 |
5.1 行人脚步荷载特点及分类 | 第65-66页 |
5.1.1 行人脚步荷载特点 | 第65-66页 |
5.1.2 行人脚步荷载分类 | 第66页 |
5.2 人行桥舒适度评价标准 | 第66-72页 |
5.2.1 人行桥舒适度评价方法 | 第67-68页 |
5.2.2 英国BS5400规范 | 第68页 |
5.2.3 瑞典Bro2004规范 | 第68-69页 |
5.2.4 德国EN03规范 | 第69-70页 |
5.2.5 国际标准组织ISO规范 | 第70-72页 |
5.2.6 不同规范对比 | 第72页 |
5.3 凤凰山古城里悬索桥人致振动动力响应分析及舒适度评价 | 第72-82页 |
5.3.1 人群荷载的取值 | 第72-73页 |
5.3.2 人行荷载模型 | 第73-74页 |
5.3.3 人行振动分析结果 | 第74-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