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上公共妨害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公共妨害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一) 妨害的定义和分类 | 第11-12页 |
1. 妨害的概念 | 第11-12页 |
2. 妨害的分类 | 第12页 |
(二) 公共妨害的发展与分类 | 第12-15页 |
1. 公共妨害概念的扩展 | 第13-14页 |
2. 公共妨害的分类 | 第14-15页 |
(三) 公共妨害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7页 |
1. 从刑事指控到民事诉讼 | 第15页 |
2. 从政府行为到私人诉讼 | 第15-16页 |
3. 公共妨害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二、公共妨害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7-21页 |
(一) 公共妨害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 警察权的行使 | 第17页 |
2. 国家亲权理论 | 第17-18页 |
3. 作为政治失败的补充 | 第18页 |
4. "有权利必有救济" | 第18-19页 |
(二) 公共妨害制度面临的挑战 | 第19-21页 |
1. 适用范围过于宽泛 | 第19页 |
2. 制定法不断完善 | 第19页 |
3. 私人提起公共妨害之诉多余 | 第19-21页 |
三、公共妨害诉讼的具体适用 | 第21-37页 |
(一) 起诉主体与被诉对象 | 第21-22页 |
1. 主体资格 | 第21页 |
2. 诉讼对象 | 第21-22页 |
(二) 诉因 | 第22-29页 |
1. 不合理的侵扰 | 第22-24页 |
2. 公共权利 | 第24页 |
3. 控制要素 | 第24-26页 |
4. 因果关系 | 第26-27页 |
5. 特殊损害 | 第27-29页 |
(三) 救济措施 | 第29-31页 |
1. 政府 | 第30页 |
2. 私人原告 | 第30-31页 |
(四) 在新类型案件中的适用 | 第31-37页 |
1. 环境污染公共妨害案件 | 第31-32页 |
2. 特殊产品制造商妨害责任 | 第32-37页 |
四、我国公共妨害制度的建构:以公益诉讼为切入点 | 第37-45页 |
(一) 我国立法中的公共妨害及其救济 | 第37-38页 |
(二) 以公益诉讼救济公共妨害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三) 通过公益诉讼构建公共妨害制度的可行性 | 第39页 |
(四) 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 | 第39-42页 |
1. 公益诉讼的主体界定 | 第39-41页 |
2. 公益诉讼的诉因 | 第41-42页 |
3. 公益诉讼的救济措施 | 第42页 |
(五) 我国公益诉讼的完善 | 第42-45页 |
1. 适当扩张主体资格 | 第42-43页 |
2. 合理界定公共利益 | 第43-44页 |
3. 切实发挥司法能动作用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