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物汤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对IL-6、CRP的影响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20页 |
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 第11-15页 |
·中医认识及病因病机 | 第11-13页 |
·西医认识及病因病机 | 第13-15页 |
2. C-反应蛋白特性及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 | 第15-17页 |
·概述 | 第15-16页 |
·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 | 第16-17页 |
3. 白介素-6特性及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 | 第17-19页 |
·概述 | 第17-18页 |
·白介素-6与EH关系 | 第18-19页 |
4. 药物治疗 | 第19-20页 |
·西医疗法 | 第19页 |
·中医药的现代治疗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0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0-2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24页 |
3. 病例选择 | 第24-25页 |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4页 |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 第24-25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病例分组 | 第25页 |
·试验步骤 | 第25页 |
·检测仪器及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记录 | 第26页 |
5. 疗效评价 | 第26页 |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 第26页 |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6页 |
·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变化评价 | 第26页 |
·白介素-6治疗前后变化评价 | 第26页 |
6. 安全性评价 | 第26-27页 |
7.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27-30页 |
1. 降低血压 | 第27-28页 |
2.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 | 第28页 |
3. C-反应蛋白变化 | 第28-29页 |
4. 白介素-6变化 | 第29页 |
5. 安全性观察结果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3页 |
附一、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 第39-40页 |
附二、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 | 第40-41页 |
附三、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 | 第41-42页 |
附四、英文缩略语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