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8-21页 |
第一章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邻避事件的特性分析 | 第21-29页 |
第一节 邻避事件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一、邻避设施 | 第21-22页 |
二、邻避情结与邻避事件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邻避事件的风险特性 | 第24-29页 |
一、风险的特性 | 第24-27页 |
二、邻避事件与风险特性的内在契合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邻避事件的治理困境:以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 | 第29-44页 |
第一节 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发生轨迹 | 第31-36页 |
一、初始阶段:政府直接公布选址结果 | 第32-33页 |
二、酝酿阶段:附近居民联合抵制 | 第33页 |
三、发酵阶段:偷偷驶入的施工车辆 | 第33-35页 |
四、爆发阶段:群体性事件的激烈上演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邻避事件的治理困境 | 第36-44页 |
一、风险责任分散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 第36-38页 |
二、风险的社会建构与政府信任的流失 | 第38-41页 |
三、科学理性垄断的打破与政府权威的消解 | 第41-44页 |
第三章 邻避事件治理的困境根源与化解困境的路径选择 | 第44-53页 |
第一节 邻避事件治理的困境根源 | 第44-49页 |
一、治理理念的唯科学理性 | 第44-47页 |
二、治理模式的控制导向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化解邻避事件治理困境的路径选择 | 第49-53页 |
一、合作是整合科学理性与社会价值的理念要求 | 第50-51页 |
二、合作是应对传统治理模式失灵的现实需求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合作化解邻避事件治理困境的主要举措 | 第53-65页 |
第一节 合作主体的价值重塑 | 第53-58页 |
一、重新定位政府的公共责任 | 第53-55页 |
二、积极培育公众的公共精神 | 第55-57页 |
三、共同营造良好的信任关系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合作机制的系统建构 | 第58-65页 |
一、合作的基础:相互承认的风险定义权 | 第58-60页 |
二、合作的桥梁:及时有效的风险沟通 | 第60-62页 |
三、合作的保障:平等参与的决策模式 | 第62-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