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2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刺激响应聚合物胶束 | 第15-23页 |
1.2.1 pH响应聚合物胶束 | 第15-20页 |
1.2.2 还原性响应聚合物胶束 | 第20-23页 |
1.3 壳交联(SCL)聚合物胶束 | 第23-25页 |
1.4 交联化学 | 第25-30页 |
1.4.1 辐射交联 | 第25-26页 |
1.4.2 与双官能交联剂反应 | 第26-30页 |
1.5 壳交联(SCL)胶束微结构的调控对憎水性抗癌药物的负载和释放的影响 | 第30-40页 |
1.5.1 pH响应性壳交联胶束内核对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的影响 | 第30-32页 |
1.5.2 pH响应性壳交联(SCL)胶束的交联微结构对药物的释放行为的影响 | 第32-40页 |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可“点击”化的全亲水性pH响应三嵌段共聚物与交联剂的合成以及pH响应性壳交联(SCL)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42-64页 |
2.1 引言 | 第42-43页 |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3-45页 |
2.2.1 主要试剂及其处理 | 第43-44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2.3.1 大分子引发剂MPEG113-Br的合成 | 第45页 |
2.3.2 pH响应三嵌段聚合物PEG-b-PDMA-b-PDEA的制备 | 第45页 |
2.3.3 pH响应三嵌段聚合物PEG-b-P(DMA-co-QDMA)-b-PDEA的制备 | 第45-46页 |
2.3.4 1,6-二叠氮己烷的合成 | 第46页 |
2.3.5 双(2-叠氮乙基)二硫化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2.3.6 壳交联胶束的制备 | 第47-48页 |
2.3.7 测试与表征 | 第4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2.4.1 大分子引发剂MPEG_(113)-Br的合成与表征 | 第48-49页 |
2.4.2 pH响应三嵌段聚合物PEG-b-P(DMA-co-QDMA)-b-PDEA的合成及表征 | 第49-52页 |
2.4.3 含有可点击叠氮基团的交联剂的合成和表征 | 第52-55页 |
2.4.4 聚合物胶束和壳交联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55-6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三章 pH响应壳交联胶束的交联结构和交联密度对阿霉素的控释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64-80页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5-66页 |
3.2.1 主要试剂及其处理 | 第65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65-66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3.3.1 聚合物胶束对药物的负载 | 第66-67页 |
3.3.2 载药胶束的体外模拟释放 | 第67-68页 |
3.4 测试与表征 | 第68页 |
3.4.1 动态激光光散射(DLS) | 第68页 |
3.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68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68-78页 |
3.5.1 载药胶束的制备 | 第68-70页 |
3.5.2 壳交联(SCL)载药胶束的体外模拟释放 | 第70-7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