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床设计、制造与维修论文--结构论文

精密磨床电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CA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17页
        1.2.1 随动磨削技术现状及趋势第13-15页
        1.2.2 高速电主轴发展状况第15-16页
        1.2.3 主轴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磨削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7-18页
        1.3.1 磨削振动第17页
        1.3.2 热变形第17-18页
    1.4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课题来源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3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精密磨床电主轴系统结构参数设计第21-34页
    2.1 电主轴系统的主要结构设计第21-31页
        2.1.1 磨削力计算第21-23页
        2.1.2 电机设计第23-25页
        2.1.3 动平衡设计第25-26页
        2.1.4 主轴单元设计第26-27页
        2.1.5 轴承设计及刚度的计算第27-31页
        2.1.6 电主轴系统初步结构第31页
    2.2 电主轴系统的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第31-33页
        2.2.1 电主轴系统的机械结构第31-32页
        2.2.2 电主轴系统的工作原理第32-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精密磨床电主轴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第34-48页
    3.1 电主轴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4-36页
    3.2 模态分析第36-42页
        3.2.1 模态分析理论第36-37页
        3.2.2 转子-轴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2.3 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第39页
        3.2.4 模态分析结果第39-41页
        3.2.5 临界转速的计算第41-42页
    3.3 不同边界参数对电主轴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第42-43页
        3.3.1 前支承刚度对电主轴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第42-43页
        3.3.2 后支承刚度对电主轴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第43页
    3.4 谐响应分析第43-46页
        3.4.1 谐响应分析理论第44页
        3.4.2 谐响应分析结果第44-45页
        3.4.3 动刚度计算第45-46页
    3.5 提高电主轴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案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精密磨床电主轴系统热变形分析第48-57页
    4.1 动静压轴承温升计算第48-53页
        4.1.1 动静压轴承油膜厚度的计算第48-49页
        4.1.2 基于FLUENT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升的计算第49-53页
    4.2 主轴单元热变形分析第53-56页
        4.2.1 热力学理论基础第53-55页
        4.2.2 主轴单元热-结构耦合分析第55-56页
    4.3 主轴不同转数对主轴单元热变形的影响第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精密磨床电主轴系统实验分析第57-66页
    5.1 实验理论基础及方案第57-60页
        5.1.1 振动测试理论第57-58页
        5.1.2 实验方案第58-60页
    5.2 实验仪器第60-62页
        5.2.1 电主轴系统模态分析仪器第60-61页
        5.2.2 轴承工作温度测量实验仪器第61-62页
    5.3 实验过程及其结果分析第62-65页
        5.3.1 试验模态分析过程及其结果第62-64页
        5.3.2 轴承工作温度测量过程及其结果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7页
    6.1 课题总结第66页
    6.2 课题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布共享存储的移动设备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下一篇: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