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其他市政工程及公用设备论文--消防论文

河北科大建工楼应急疏散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BIM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BIM应用于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前提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2章 BIM应用于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理论基础第15-27页
    2.1 BIM理论分析第15-19页
        2.1.1 BIM概念及发展第15页
        2.1.2 BIM功能特点第15-17页
        2.1.3 BIM相关软件第17-18页
        2.1.4 BIM在安全疏散设计中的应用优势第18-19页
    2.2 人员疏散理论分析第19-22页
        2.2.1 人员疏散特点第19页
        2.2.2 安全疏散的判定第19-20页
        2.2.3 人员疏散影响因素及管理方法第20-22页
        2.2.4 疏散模拟技术的实现第22页
    2.3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管理理论第22-26页
        2.3.1 安全设计疏散内容及特点第22-25页
        2.3.2 安全疏散设计评估方法第25页
        2.3.3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现存问题第25-26页
    2.4 本章小节第26-27页
第3章 消防疏散中BIM应用的技术实现第27-39页
    3.1 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第27-31页
        3.1.1 BIM建模工具第27-28页
        3.1.2 BIM的数据结构与转换第28-30页
        3.1.3 BIM中建筑疏散技术第30-31页
    3.2 人员疏散模型构建第31-35页
        3.2.1 疏散模拟技术的比较分析第31-32页
        3.2.2 Pathfinder建模平台第32-33页
        3.2.3 消防模型疏散框架及原则第33-35页
    3.3 基于BIM理论的安全疏散行为模式第35-37页
        3.3.1 两种模型的技术转换第35-36页
        3.3.2 安全疏散行为控制系统第36-37页
    3.4 本章小节第37-39页
第4章 基于Agent模型理论基础和算法应用第39-53页
    4.1 Agent模型理论基础第39-40页
    4.2 教学楼室内疏散特点第40-41页
    4.3 面向教学楼环境的连续空间场景建模第41页
    4.4 面向教学楼环境下Multi-agent模型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第41-52页
        4.4.1 基本粒子群算法第41-45页
        4.4.2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第45-46页
        4.4.3 速度更新机制第46-47页
        4.4.4 改进的全局最优个体选择策略第47-48页
        4.4.5 碰撞检测及解决策略第48-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BIM模型的疏散模拟与性能化分析第53-65页
    5.1 工程概况及危险性分析第53-54页
        5.1.1 建筑工程设计概况第53页
        5.1.2 疏散危险性分析第53-54页
    5.2 疏散模拟参数及规则第54-58页
        5.2.1 模拟场景的选取第54-55页
        5.2.2 模拟参数的确定第55-58页
        5.2.3 模拟规则的设定第58页
    5.3 最不利情况下的疏散分析第58-62页
        5.3.1 疏散模型展示第58页
        5.3.2 最不利情况下的疏散行为分析第58-60页
        5.3.3 最不利情况下的疏散安全性分析第60-62页
    5.4 基于BIM的疏散设计优化方案第62-64页
        5.4.1 疏散设计优化分析第62页
        5.4.2 基于BIM的疏散对策与建议第62-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高分子量聚丙烯腈聚合体原液的制备、流变特性及可纺性研究
下一篇:ZrO2基纳米纤维膜的柔性机制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