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与俄罗斯物流配送系统的协调与比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中俄物流配送发展及合作概况第15-29页
    2.1 中国的物流配送研究第15-16页
    2.2 中国的物流配送产业发展第16-20页
        2.2.1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第16-18页
        2.2.2 企业行为日趋精益化第18-20页
    2.3 俄罗斯的物流配送研究第20页
    2.4 俄罗斯的物流配送产业发展第20-21页
    2.5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第21-23页
        2.5.1 中俄两国政治关系联系日益紧密第21页
        2.5.2 中俄两国地理位置优势第21-23页
    2.6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第23-27页
        2.6.1 铁路通道第24页
        2.6.2 航空通道第24-25页
        2.6.3 海运通道第25-26页
        2.6.4 公路通道第26页
        2.6.5 水上通道第26页
        2.6.6 管道交通第26-27页
    2.7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产业基础第27页
    2.8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现状第27-29页
        2.8.1 中俄西部物流产业合作现状第27页
        2.8.2 中俄东部物流产业合作现状第27-29页
3 中国与俄罗斯物流配送系统发展模式对比分析第29-36页
    3.1 中国物流配送发展五种模式第29-30页
        3.1.1 物流配送概况第29页
        3.1.2 物流配送模式第29页
        3.1.3 突破物流配送“瓶颈”第29-30页
        3.1.4 信息化建设第30页
    3.2 俄罗斯物流配送发展模式第30-34页
        3.2.1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第30-31页
        3.2.2 中俄边境物流中的国际运输走廊第31-33页
        3.2.3 俄罗斯边贸物流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第33页
        3.2.4 缺乏协调统一的运营模式第33-34页
        3.2.5 物流价格高第34页
        3.2.6 产品品牌效应低第34页
    3.3 中国与俄罗斯物流配送系统发展模式对比分析第34-36页
        3.3.1 中俄物流业发展的相同点第34-35页
        3.3.2 中俄两国物流业发展的不同点第35-36页
4 中俄物流产业一体化合作中的制约因素与问题分析第36-42页
    4.1 中俄物流产业一体化合作的制约因素第36-37页
        4.1.1 基础设施落后第36页
        4.1.2 中俄双方海关政策不统一第36页
        4.1.3 中国物流产业信息化运用水平较低第36-37页
        4.1.4 俄罗斯缺少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性第37页
        4.1.5 技术人才匮乏劳动力不足第37页
    4.2 中俄物流产业一体化合作制约因素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7-38页
        4.2.1 经济因素第37页
        4.2.2 环境因素第37-38页
        4.2.3 政策因素第38页
        4.2.4 社会心理因素第38页
    4.3 中俄物流产业一体化合作发展SWOT分析第38-42页
5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案例分析与物流一体化问题的建议第42-47页
    5.1 合作案例第42-44页
    5.2 中俄物流产业一体化合作问题的建议第44-47页
        5.2.1 合作的原则第44页
        5.2.2 中俄边物流产业一体化合作政策建议第44-4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7-48页
    6.1 结论第47页
    6.2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旋转变压器的汽车四轴差速测量装置的设计
下一篇:“九九式”夏执勤警服的舒适性及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