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唐·丹贝仲美《水树格言》佛教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二、学术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选题研究现状与本题的前期准备 | 第10-16页 |
一、《水树格言》相关刊行出版情况 | 第10-12页 |
二、《水树格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第一章 藏文格言以及贡唐·丹贝仲美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藏文格言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6-19页 |
一、印度格言的影响和示范 | 第17-18页 |
二、藏文格言的成熟与发展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水树格言》的作者贡唐·丹贝仲美 | 第19-27页 |
一、贡唐·丹贝仲美的生平概况 | 第20-22页 |
二、贡唐·丹贝仲美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22-27页 |
第二章 《水树格言》文本中的佛教思想解读 | 第27-55页 |
第一节 《水树格言》中展现的佛教理想社会模型 | 第29-45页 |
一、推崇赞扬的文化精英 | 第33-36页 |
二、理想期待的统治阶层 | 第36-39页 |
三、各具特色的有情众生 | 第39-42页 |
四、功德事业的价值评判 | 第42-45页 |
第二节 《水树格言》中展示出的佛教修行次第道路 | 第45-55页 |
一、下士道与中士道范畴的部分 | 第46-49页 |
二、上士道范畴的部分 | 第49-53页 |
三、密乘的殊胜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水树格言》佛教思想的总结与审视 | 第55-63页 |
第一节 《水树格言》佛教思想的总结 | 第55-60页 |
一、伦理与道德观念 | 第55-57页 |
二、人生和价值标准 | 第57-58页 |
三、思维和认识方法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水树格言》佛教思想的审视 | 第60-63页 |
一、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 第60-61页 |
二、应当审视和扬弃的时代局限 | 第61-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一 笔者新译《水树格言》汉语翻译 | 第66-82页 |
附录二 藏文《水树格言》原文 | 第82-101页 |
附录三 藏文《水树格言》拉丁字母转写 | 第101-125页 |
附录四 藏文与拉丁字母转写符号对照表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