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4页 |
1.2 能源桩地源热泵系统 | 第24-27页 |
1.2.1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 第24-26页 |
1.2.2 能源桩的概念 | 第26页 |
1.2.3 能源桩的结构形式 | 第26-2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1.3.1 能源桩换热性能 | 第28-30页 |
1.3.2 能源桩结构热-力学响应 | 第30-32页 |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 第32-3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3-3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4.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能源桩热物性参数获取及导热特性分析 | 第37-71页 |
2.1 现场原位试验基本情况 | 第37-47页 |
2.1.1 信阳高铁站测试工点 | 第37-42页 |
2.1.2 信阳信息大厦测试工点 | 第42-47页 |
2.2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及导热性能 | 第47-56页 |
2.2.1 试验基本情况介绍 | 第47-48页 |
2.2.2 基本物理力学参数的获取 | 第48-49页 |
2.2.3 热物性参数的实验室测试 | 第49-53页 |
2.2.4 导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6页 |
2.2.5 试验场地岩土体热物性实测成果 | 第56页 |
2.3 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 | 第56-60页 |
2.3.1 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2.3.2 测试数据及分析 | 第57-60页 |
2.4 桩身材料导热性能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分析 | 第60-69页 |
2.4.1 试验方案 | 第61-62页 |
2.4.2 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7页 |
2.4.3 导热系数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67-68页 |
2.4.4 测试工点能源桩回填材料热物性参数 | 第68-69页 |
2.5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三章 能源桩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特征 | 第71-107页 |
3.1 温度场的研究方法 | 第71-78页 |
3.1.1 解析法 | 第71-74页 |
3.1.2 数值法 | 第74-78页 |
3.1.3 现场测试法 | 第78页 |
3.2 桩内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78-89页 |
3.2.1 桩内温度场分布特征 | 第78-84页 |
3.2.2 桩内温度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89页 |
3.3 桩周岩土体温度场分布特征 | 第89-105页 |
3.3.1 温度场的解析法分析及其试验验证 | 第89-96页 |
3.3.2 温度场分布特征试验分析及数值模拟验证 | 第96-105页 |
3.4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能源桩换热性能及经济性分析 | 第107-123页 |
4.1 概述 | 第107-109页 |
4.2 能源桩换热性能试验方案 | 第109-111页 |
4.2.1 现场试验情况介绍 | 第109-110页 |
4.2.2 试验过程 | 第110-111页 |
4.3 不同埋管型式能源桩换热性能差异分析 | 第111-115页 |
4.3.1 能源桩换热性能测试结果 | 第111-114页 |
4.3.2 能源桩换热性能对比分析 | 第114-115页 |
4.4 不同埋管型式能源桩经济性分析评价 | 第115-118页 |
4.4.1 能源桩经济性分析评价方法 | 第115-116页 |
4.4.2 能源桩经济性分析评价 | 第116-118页 |
4.5 能源桩与钻孔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差异分析 | 第118-121页 |
4.5.1 钻孔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 | 第118-119页 |
4.5.2 螺旋型埋管能源桩与钻孔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对比 | 第119-120页 |
4.5.3 双U型埋管能源桩与钻孔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差异 | 第120-121页 |
4.6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能源桩结构热-力学响应分析 | 第123-157页 |
5.1 结构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 | 第124-128页 |
5.2 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热-力学响应 | 第128-138页 |
5.2.1 制热工况下的结构力学及变形特征 | 第130-134页 |
5.2.2 制冷工况下的结构力学及变形规律 | 第134-138页 |
5.3 结构荷载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结构热-力学响应 | 第138-153页 |
5.3.1 制热工况下的结构力学及变形特征 | 第139-147页 |
5.3.2 制冷工况下的结构力学及变形规律 | 第147-153页 |
5.4 小结 | 第153-157页 |
第六章 能源桩结构热-力学响应理论模型与验证 | 第157-190页 |
6.1 结构热-力学响应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157-175页 |
6.1.1 结构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计算模型 | 第159-167页 |
6.1.2 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及变形计算 | 第167-174页 |
6.1.3 结构+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热-力学响应理论模型 | 第174-175页 |
6.2 结构热-力学响应计算软件开发 | 第175-180页 |
6.2.1 计算程序过程的实现 | 第175-177页 |
6.2.2 计算软件使用方法介绍 | 第177-180页 |
6.3 理论模型的应用及其试验验证 | 第180-188页 |
6.3.1 结构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值验证 | 第180-182页 |
6.3.2 温度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182-186页 |
6.3.3 结构+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理论模型验证 | 第186-188页 |
6.4 小结 | 第188-19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0-19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90-193页 |
7.2 展望 | 第193-195页 |
致谢 | 第195-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