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9-21页 |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1-13页 |
| 一、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一、框架理论阐述 | 第13-18页 |
| 二、对校园惨案媒体报道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框架分析脉络及研究设计 | 第21-27页 |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21-24页 |
| 一、样本确定 | 第21页 |
| 二、类目构建 | 第21-24页 |
| 三、编码信度检验与统计方法 | 第24页 |
| 第二节 研究脉络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对八家报纸文本的媒介框架分析 | 第27-51页 |
| 第一节 对八家报纸文本的媒介框架分析——新闻材料的选择 | 第27-29页 |
| 一、消息来源分析 | 第27-28页 |
| 二、新闻来源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对八家报纸文本的媒介框架分析——新闻材料的建构 | 第29-41页 |
| 一、报道形式分析 | 第29-35页 |
| 二、报道内容分析 | 第35-41页 |
| 第三节 对八家报纸文本的媒介框架分析——主题框架分析 | 第41-51页 |
| 一、主题归类分析 | 第42-44页 |
| 二、"冲突/问题"框架分析 | 第44-45页 |
| 三、"反应/措施"框架分析 | 第45-46页 |
| 四、"恐惧/同情"框架分析 | 第46-48页 |
| 五、"刻板形象"框架分析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探讨 | 第51-59页 |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1-53页 |
| 第二节 结论探讨 | 第53-57页 |
| 一、全视角的媒体报道 | 第53-54页 |
| 二、媒体报道主题框架出现的偏差 | 第54-55页 |
| 三、如何理解媒体对校园惨案报道的社会影响 | 第55-57页 |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建议 | 第57-59页 |
| 一、研究局限 | 第57-58页 |
| 二、研究建议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