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深圳市综合性公园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1-12页
        1.3.1 国外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相关理论综述第11页
        1.3.2 国内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相关文献综述第11-12页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2-13页
        1.4.1 研究对象第12页
        1.4.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6 研究的框架第14-15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第15-21页
    2.1 综合性公园概述第15-17页
        2.1.1 综合性公园定义第15-16页
        2.1.2 综合性公园的类型第16页
        2.1.3 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第16页
        2.1.4 国内外综合性公园的发展历程第16-17页
    2.2 使用状况评价第17-20页
        2.2.1 使用状况评价的定义第17页
        2.2.2 综合性公园的POE研究方法第17-20页
    2.3 相关理论概述第20页
        2.3.1 “以人为本”——环境行为学理论第20页
        2.3.2 “需要层次”——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深圳的城市公园发展研究第21-27页
    3.1 深圳市概况第21-23页
        3.1.1 深圳的地理环境第21页
        3.1.2 深圳的城市发展历程第21-23页
    3.2 深圳城市公园的发展第23-25页
        3.2.1 深圳公园总量及面积的增长特征第23-24页
        3.2.2 深圳公园的发展阶段第24-25页
    3.3 深圳公园的分类第25-26页
    3.4 深圳公园的地域分布特征第26页
    3.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4 深圳市综合性公园使用状况调查研究方法第27-31页
    4.1 深圳综合性公园现状的概况第27页
    4.2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7-29页
        4.2.1 调查公园的选取第27-28页
        4.2.2 调查使用者的选择第28-29页
    4.3 调查内容及时间第29页
    4.4 调查方法第29-30页
        4.4.1 行为观察第29-30页
        4.4.2 访谈调查第30页
        4.4.3 问卷调查第30页
    4.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5 深圳综合公园使用状况调查第31-78页
    5.1 东湖公园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第31-46页
        5.1.1 历史沿革第31页
        5.1.2 公园概况第31-32页
        5.1.3 行为观察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5.1.4 访谈调查结果第38-39页
        5.1.5 问卷分析第39-44页
        5.1.6 东湖公园使用状况综合情况第44-46页
    5.2 莲花山公园使用状况调研与分析第46-62页
        5.2.1 历史沿革第46-47页
        5.2.2 公园概况第47-48页
        5.2.3 行为观察第48-54页
        5.2.4 访谈调查第54-55页
        5.2.5 问卷分析第55-59页
        5.2.6 莲花山公园使用状况综合情况第59-62页
    5.3 中山公园使用状况调研与分析第62-75页
        5.3.1 历史沿革第62页
        5.3.2 公园概况第62-63页
        5.3.3 行为观察第63-68页
        5.3.4 访谈调查第68-69页
        5.3.5 问卷分析第69-73页
        5.3.6 中山公园使用状况综合情况第73-75页
    5.4 调查结果综合第75-77页
        5.4.1 调查对象背景综合第75页
        5.4.2 调查主体背景综合第75-76页
        5.4.3 调查客体背景综合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6 深圳市综合性公园现存问题及建议第78-92页
    6.1 深圳综合性公园使用状况主要特征第78-80页
        6.1.0 使用者年龄构成偏年轻化第78页
        6.1.1 使用者来源范围广第78页
        6.1.2 公园的游客量大第78页
        6.1.3 使用者在公园内停留时间较长第78-79页
        6.1.4 公园开放具完全公益性第79页
        6.1.5 公园生态环境良好第79页
        6.1.6 公园的包容性强第79页
        6.1.7 公园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第79页
        6.1.8 统一化管理,运营现状良好第79-80页
    6.2 影响深圳综合性公园使用状况的因素第80-84页
        6.2.1 使用者第80-81页
        6.2.2 自然因素第81-82页
        6.2.3 区位条件第82页
        6.2.4 规划设计第82-83页
        6.2.5 服务与管理情况第83-84页
    6.3 深圳综合性公园现存问题第84-87页
        6.3.1 综合性公园分布不均第85页
        6.3.2 空间划分缺乏针对性第85页
        6.3.3 园内各区域使用程度差异大第85页
        6.3.4 功能区域内的设计考虑不周第85-86页
        6.3.5 园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第86页
        6.3.6 园内安全性管理不到位第86页
        6.3.7 服务未与时代相结合第86页
        6.3.8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第86-87页
    6.4 深圳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议第87-91页
        6.4.1 关注特区内外综合公园建设差异性第87页
        6.4.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87页
        6.4.3 加强游览路线的组织第87页
        6.4.4 加强空间分区的针对性第87页
        6.4.5 注重功能区域内使用需求第87-88页
        6.4.6 注重公园细部安全性第88页
        6.4.7 加强完善基础设施第88-89页
        6.4.8 公园服务紧随时代脚步第89-90页
        6.4.9 公园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第90页
        6.4.10 注重管理团队的培训和建设第90页
        6.4.11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第90页
        6.4.12 完善法律约束第90-91页
    6.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附录第95-12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