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3页 |
摘要 | 第4-7页 |
导言 | 第7页 |
第一章 民事再审事由的理论分析 | 第7-12页 |
第一节 民事再审事由概述 | 第7-8页 |
一、民事再审事由的概念 | 第8页 |
二、民事再审事由的功能 | 第8页 |
第二节 民事再审事由设定的原则 | 第8-12页 |
一、维护既判力原则 | 第9-10页 |
二、再审的补充性原则 | 第10-11页 |
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原则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再审事由立法比较分析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德国民事再审事由的主要规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日本民事再审事由的主要规定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法国民事再审事由的主要规定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再审事由的主要规定 | 第15页 |
第五节 比较与借鉴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立法沿革及现状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立法沿革 | 第17-19页 |
一、1991年颁布的民诉法中民事再审事由的规定及不足 | 第17-18页 |
二、2007年民诉法第一次修正对民事再审事由的修改 | 第18页 |
三、2012年民诉法第二次修正对民事再审事由的修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现行民事再审事由的规定 | 第19-21页 |
一、事实认定方面的再审事由 | 第20页 |
二、适用法律方面的再审事由 | 第20页 |
三、程序方面的再审事由 | 第20页 |
四、涉及审判主体的再审事由 | 第20-21页 |
五、对调解书的再审事由 | 第21页 |
第四章 民事再审事由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民事再审事由立法中的不足 | 第21-23页 |
一、未就“同案不同判”问题设置再审事由 | 第21-22页 |
二、实体方面事由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三、程序方面事由存在的不足 | 第23页 |
第二节 民事再审事由司法中的主要问题 | 第23-28页 |
一、非“当事人申请”的再审事由过于宽泛,严重影响既判力 | 第23-25页 |
二、再审事由不明确,导致启动再审程序比例明显偏低 | 第25-26页 |
三、再审事由不明确,导致大量案件再审后并未改判 | 第26-28页 |
第五章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的完善建议 | 第28-30页 |
第一节 增加“同案不同判”作为再审事由 | 第28页 |
第二节 实体方面再审事由的修改建议 | 第28-29页 |
一、明确原裁判“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认定标准 | 第28页 |
二、明确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认定标准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程序方面再审事由的修改建议 | 第29-30页 |
一、严格限制法院依职权和检察监督的再审事由 | 第29-30页 |
二、增加举证责任分配明显不当,导致不应承担裁判结果者败诉的事由 | 第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后记 | 第33-34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和获奖情况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