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风险评估管理理论 | 第18-25页 |
2.1 风险认识 | 第18-20页 |
2.1.1 风险定义 | 第18页 |
2.1.2 风险分类 | 第18-19页 |
2.1.3 风险特性 | 第19-20页 |
2.2 风险评估管理的过程 | 第20-24页 |
2.2.1 风险机理 | 第20-21页 |
2.2.2 风险辨识 | 第21-22页 |
2.2.3 风险估计 | 第22-23页 |
2.2.4 风险评价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WBS-RBS的地铁盾构隧道工程风险辨识 | 第25-51页 |
3.1 WBS-RBS方法简介 | 第25-28页 |
3.1.1 工作分解结构识别法 | 第25-26页 |
3.1.2 风险分解结构识别法 | 第26-27页 |
3.1.3 WBS-RBS风险辨识法 | 第27-28页 |
3.2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WBS-RBS矩阵的构建 | 第28-34页 |
3.2.1 工作分解WBS树的建立 | 第28-30页 |
3.2.2 风险分解RBS树的建立 | 第30-31页 |
3.2.3 WBS-RBS矩阵的构建 | 第31-34页 |
3.3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辨识及分析 | 第34-50页 |
3.3.1 工作井施工阶段 | 第34-35页 |
3.3.2 盾构始发前准备工作阶段 | 第35-36页 |
3.3.3 盾构始发阶段 | 第36-37页 |
3.3.4 盾构正常掘进阶段 | 第37-39页 |
3.3.5 联络通道施工阶段 | 第39-41页 |
3.3.6 盾构到达前准备工作阶段 | 第41页 |
3.3.7 盾构到达阶段 | 第41-42页 |
3.3.8 穿越特殊地段 | 第42-49页 |
3.3.9 停机检修换刀阶段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 | 第51-68页 |
4.1 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安全初步总体风险评估 | 第51-52页 |
4.1.1 初步总体风险评估指标 | 第51-52页 |
4.1.2 初步总体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52页 |
4.2 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安全专项风险评估 | 第52-67页 |
4.2.1 模糊评价法 | 第53-59页 |
4.2.2 层次分析法 | 第59-63页 |
4.2.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第63-64页 |
4.2.4 风险定级 | 第64-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福州地铁1号线盾构法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实例 | 第68-97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8-71页 |
5.1.1 工程简介 | 第68-70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70-71页 |
5.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71页 |
5.2 初步总体风险评估 | 第71-72页 |
5.3 专项风险评估 | 第72-96页 |
5.3.1 风险辨识 | 第72页 |
5.3.2 层次分析结构的建立 | 第72-76页 |
5.3.3 相对权重的确定 | 第76-78页 |
5.3.4 风险发生概率的确定 | 第78-80页 |
5.3.5 风险损失的确定 | 第80-90页 |
5.3.6 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90-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附录 | 第102-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历 | 第11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