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判例及问题的提出 | 第7-14页 |
第一节 最高法院公报的两则案例及裁判主张 | 第7-9页 |
一、 最高法院公报的两则案例 | 第7-8页 |
二、 不同的裁判主张 | 第8-9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一、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适用问题在立法上的缺陷 | 第10-12页 |
二、 学者的两种观点及理由 | 第12页 |
三、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适用问题综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适用基础之辨析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理论依据之辨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法律依据的再解释 | 第15-17页 |
一、 违约金条款是否是“解决争议方法”之一 | 第15-16页 |
二、 违约金条款是否是“结算和清理条款”之一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司法判决理由之辨 | 第17-22页 |
一、 违约金和违约责任的关系 | 第17-18页 |
二、 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关系 | 第18-22页 |
第三章 各国法律制度关于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适用之比较 | 第22-30页 |
第一节 违约金效力具有双重属性的德国法与法国法 | 第22-25页 |
一、 德国法:违约金债权属于附条件的债权 | 第22-24页 |
二、 法国法:违约金条款是对债权人损害的预定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排斥惩罚性违约救济的英国法和美国法 | 第25-27页 |
一、 英国法:始于衡平法之违约补偿原则的违约金制度 | 第25-26页 |
二、 美国法:源自英国法的违约金制度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有关国际公约中关于违约金制度的规定 | 第27-28页 |
一、 《关于在不履行合同时支付约定金额的合同条款的统一规则》的规定 | 第27页 |
二、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违约金制度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我国法与外国法、国际公约之比较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在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适用上的法律制度 | 第30-34页 |
第一节 修补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缺陷 | 第30-31页 |
一、 修正《合同法》第 114 条中以“违约造成的损失”为标准的偏颇 | 第30页 |
二、 在立法或者司法解释中明确惩罚性违约金条款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 第30-31页 |
三、 明确我国违约金以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原则 | 第31页 |
四、 明确违约金条款的适用与合同解除责任归属的关联性 | 第31页 |
五、 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提供依据 | 第31页 |
第二节 关于合同订立中违约金条款的几点法务意见 | 第31-34页 |
一、 应在合同中具体规定违约金针对的违约行为 | 第32页 |
二、 应该对违约金所参照的标准予以具体化 | 第32页 |
三、 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能过高 | 第32-33页 |
四、 违约金条款中避免出现“罚金”字眼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一、 著作类 | 第35页 |
二、论文类 | 第35-36页 |
三、 学位论文及其他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附件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