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的选择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的讨论 | 第16-33页 |
2.1 插补准则 | 第16-18页 |
2.2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的分类 | 第18-28页 |
2.2.1 单变量缺失类 | 第18-19页 |
2.2.2 多变量缺失类 | 第19-26页 |
2.2.3 随机插补类 | 第26-27页 |
2.2.4 插补方法分类小结 | 第27-28页 |
2.3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的比较 | 第28-33页 |
2.3.1 插补数据来源的比较 | 第29-30页 |
2.3.2 插补内容的比较 | 第30-31页 |
2.3.3 插补原理的比较 | 第31-33页 |
3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的选择 | 第33-45页 |
3.1 数据的缺失机制问题 | 第34-36页 |
3.2 缺失数据机制的判断 | 第36-37页 |
3.3 数据的缺失模式问题 | 第37-40页 |
3.4 常见的数据特征 | 第40-42页 |
3.5 总结 | 第42-45页 |
4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的对比模拟实验 | 第45-52页 |
4.1 实验介绍 | 第45-47页 |
4.2 缺失数据模拟实验 | 第47-52页 |
5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效果的实证检验 | 第52-59页 |
5.1 原始数据情况 | 第52-55页 |
5.2 单变量缺失数据插补情况 | 第55-57页 |
5.3 多变量缺失数据插补情况 | 第57-5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