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 合情推理及其能力的内涵研究 | 第14-15页 |
2. 合情推理能力的成分及结构研究 | 第15页 |
3. 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研究 | 第15-16页 |
4. 研究简评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及其结构 | 第18-25页 |
(一) 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含义 | 第18-19页 |
1. 合情推理的含义 | 第18页 |
2. 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 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组成因素 | 第19-25页 |
1. 数学观察能力 | 第19-20页 |
2. 数学归纳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 第20-21页 |
3. 数学猜想能力 | 第21-23页 |
4. 清晰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 第23页 |
5. 合情推理元认知能力 | 第23-25页 |
二、小学数学合情推理的课程安排与内容分析例举 | 第25-37页 |
(一) 小学数学合情推理的课程安排 | 第25-31页 |
1. 不同学段中合情推理的课程安排 | 第25-28页 |
2. 不同课程版块中合情推理的课程安排 | 第28-31页 |
(二) 小学数学合情推理的内容分析例举 | 第31-37页 |
1. 数学观察能力的渗透——以“轴对称”教学为例 | 第31-32页 |
2. 数学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力的渗透——以“小数乘法”教学为例 | 第32-33页 |
3. 数学猜想能力的渗透——以“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 | 第33-34页 |
4. 清晰表达数学思维能力的渗透——以“分类计数”教学为例 | 第34-35页 |
5. 合情推理元认知能力的渗透——以“解方程”教学为例 | 第35-37页 |
三、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其分析 | 第37-44页 |
(一) 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 第37-42页 |
1. 教师对合情推理能力的认知不够深入 | 第37页 |
2. 教师对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 第37-39页 |
3. 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严谨性 | 第39-40页 |
4. 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单一 | 第40-42页 |
(二) 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1. 数学课标表述笼统 | 第42页 |
2. 评价目标导向不明确 | 第42-43页 |
3. 教师数学素养水平有限 | 第43-44页 |
四、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中问题的改进策略 | 第44-50页 |
(一) 准确理解合情推理能力 | 第44-45页 |
1. 研读课标和教材,把握合情推理的本质 | 第44页 |
2. 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 第44-45页 |
(二) 合理把握不同学段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特点 | 第45-46页 |
1. 第一学段重在培养数学观察、猜想能力 | 第45-46页 |
2. 第二学段重在培养数学归纳、类比推理能力 | 第46页 |
(三) 多渠道拓宽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方法 | 第46-50页 |
1.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合情推理 | 第47页 |
2.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形成合情推理 | 第47-48页 |
3. 注重出声思维训练,深化合情推理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