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3 综述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20-30页 |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 非效率投资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衡量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投资与非效率投资 | 第21页 |
2.2.2 非效率投资的衡量方法 | 第21-23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5页 |
2.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5-30页 |
2.4.1 内部治理机制 | 第25-28页 |
2.4.2 外部治理机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江浙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投资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3.1 江浙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3.1.1 民营上市公司的概念 | 第30页 |
3.1.2 江浙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 | 第30-31页 |
3.2 江浙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现状 | 第31-34页 |
3.2.1 股权结构复杂且股权集中度高 | 第31-32页 |
3.2.2 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弱化且独立性较差 | 第32-33页 |
3.2.3 管理层持股比例偏低 | 第33页 |
3.2.4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 第33-34页 |
3.3 江浙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现状 | 第34-38页 |
3.3.1 江浙民营上市公司总体投资概况 | 第34-35页 |
3.3.2 江浙民营上市公司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非效率投资实证研究 | 第38-51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8页 |
4.2 非效率投资度量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设计 | 第38-39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38页 |
4.2.2 变量设计 | 第38-39页 |
4.3 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设计 | 第39-41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4.3.2 变量设计 | 第40-41页 |
4.4 非效率投资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4.4.1 描述性统计 | 第41页 |
4.4.2 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4.4.3 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4.5 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4.5.1 描述性统计 | 第43-44页 |
4.5.2 内部治理因素对非效率投资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4.5.3 外部治理因素对非效率投资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4.6 稳健性检验 | 第47-49页 |
4.7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51-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5.2.1 形成产权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 第52-53页 |
5.2.2 加强董事会建设 | 第53页 |
5.2.3 采取合理的管理层激励方式 | 第53页 |
5.2.4 发挥债务的相机治理作用 | 第53-54页 |
5.2.5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4页 |
5.3 研究局限与后续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B:92家江浙民营上市公司明细表 | 第62-64页 |
附录C: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表 | 第64-65页 |
附录D:92家江浙民营上市公司各变量数据 | 第65-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