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1.2.3 文献评述第16页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6-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2 论文框架第17-18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8-19页
        1.4.1 可能的创新点第18页
        1.4.2 不足之处第18-19页
2 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分析第19-26页
    2.1 普惠金融的内涵及特征第19-20页
        2.1.1 普惠金融的内涵第19页
        2.1.2 普惠金融的特征第19-20页
    2.2 金融发展理论第20-21页
        2.2.1 金融结构论第20-21页
        2.2.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第21页
        2.2.3 金融约束论第21页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21-23页
        2.3.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第22页
        2.3.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第22-23页
        2.3.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23页
    2.4 普惠金融体系的理论框架第23-26页
        2.4.1 客户层面第23-24页
        2.4.2 微观层面第24页
        2.4.3 中观层面第24-25页
        2.4.4 宏观层面第25-26页
3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6-44页
    3.1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客户层面的现状分析第26-29页
        3.1.1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及支出现状第26-28页
        3.1.2 甘肃省农村居民储蓄现状第28页
        3.1.3 甘肃省农户和乡镇企业的普惠金融需求第28-29页
    3.2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微观层面的现状分析第29-39页
        3.2.1 甘肃省农村普惠性金融机构整体供给情况第29-34页
        3.2.2 甘肃省农村普惠性金融机构具体供给情况第34-39页
    3.3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中观层面的现状分析第39-40页
        3.3.1 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第39页
        3.3.2 支付体系建设方面第39-40页
    3.4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宏观层面的现状分析第40-41页
    3.5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1-44页
        3.5.1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需求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3.5.2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3.5.3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4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测度及评价第44-57页
    4.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4-46页
        4.1.1 指标选取第44-45页
        4.1.2 数据来源第45-46页
    4.2 实证分析过程第46-52页
        4.2.1 标准化第46-47页
        4.2.2 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及分析第47-48页
        4.2.3 因子提取第48-49页
        4.2.4 因子旋转第49-50页
        4.2.5 计算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第50-52页
    4.3 实证结果分析及评价第52-53页
        4.3.1 客户层面与微观层面第52页
        4.3.2 中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第52-53页
        4.3.3 综合评价第53页
    4.4 聚类分析第53-57页
        4.4.1 分类标准第54-55页
        4.4.2 聚类结果分析第55-57页
5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7-64页
    5.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第57-59页
    5.2 实证分析第59-64页
        5.2.1 共线性诊断第59页
        5.2.2 主成分分析第59-61页
        5.2.3 回归分析第61-64页
6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64-68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对策建议第65-68页
        6.2.1 改善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的建议第65-66页
        6.2.2 加大农村普惠金融供给的建议第66-67页
        6.2.3 优化农村普惠金融外部环境的建议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后记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微子质量矩阵含零矩阵元模式及其唯象分析
下一篇:高中物理超常教育研究--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